一个没资源没财富的人,究竟怎样“逆袭”?

文/大胯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树叶
你肯定听说过各种版本的“二八定律”,比如:这世上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
然后,很多人就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记在了心里——以此来勉励自己要努力成为那20%的人。
但问题是,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比如,有的人开始抱怨“那20%的人原本就很有钱”,有的人开始感叹“那80%的人没有资源”,甚至有的人时不时会产生“一夜暴富”的想法……
尤其是在如今的社会,这些想法还在快速蔓延,搞得好像一个没资源没财富的普通人,如果“不玩把大的”,就无法“逆袭”一样……这就是典型的“赌徒思维”了。
但问题是:一个没资源没财富的普通人,究竟怎样“逆袭”?

值得深思的是,如果从更高的维度重新再看“二八定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少数人“打败”多数人的故事,甚至成为了一个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
如果再深挖一步: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拼的根本不是数量。
如果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也不是在比拼“谁的爹更厉害”这种原生资源。
如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血肉横飞”的年代了。在和平年代,一个没资源没财富的普通人,要想成为那20%的少数人,依旧有一道持续敞开的“大门”——定规矩。
但是一旦提到“定规矩”,很多人就会想到“坚持”、“毅力”、“死磕”这类的苦活、脏活、累活。
甚至很多人还会将“规矩”和“死板”划等号——觉得有了“规矩”就丧失了“灵活性”——他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就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这种理解,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也使得很多人忽略了“规矩”的底层逻辑和其更大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你耐心观察如今的社会,哪一类人最能够长期且持续获得几乎所有人的尊敬?
不是那些助人为乐的人,而是那些为了一个正向的目标,能够长期约束自己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并且持续坚持在自己道路上的一类人。
表面上看,这的确会丧失些许所谓的“灵活性”。

但是,如果深挖一步会发现:这是他们在用今后的时间,给自己搭建的一个对外表达“我很靠谱”的信用承诺。
不用说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士,只需要观察我们身边的那些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起、坚持跑步、坚持写作的一类人。
看到他们,你好像就会自动忽略他们是否有资源或者财富,而只会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这种“简单”的品质上——他们很靠谱,他们可预期,他们说到做到。
更奇妙的是,这种“简单”的品质会以极低的成本快速传播,回馈给他们的自然是更多、更扎实、更正向的影响力,而这也是通往财富和地位的必经之路,同样也是前文那些“投机的赌徒”所魂牵梦萦却又难以抓住的“梦里他乡”。
值得欣慰的是,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最大的恩惠——每个人都可以定制一套规矩,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确定性,进而让潜在的合作者找上门来,给自己积累一笔庞大的信用资产。
再深挖一步,你会发现这类人给自己定规矩的原则非常简单:
第一,参与条件中立。也就是说,这个规矩没有倾向性,任何人都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它对所有人都开放。
但是,一旦参与,就要放弃自己对之后行动的主观控制权,需要反过来逼着自己按照规矩行动。
第二,看似没头脑。也就是说,纵使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参与者也能够不受其扰。
影视剧中的阿甘、郭靖都是这样的人,看起来呆呆笨笨,实际上,这是有规矩之后对外传递的确定性。
第三,结果可预期。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是否认识你,只要他知道了你的规矩,就能预期你未来的行动。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你甚至能够重新理解“坚持”、“毅力”、“死磕”这些品质的底层逻辑,本质上都是一种“信用体系”——对内是一种“设限”,对外则是一种以个人或是少数人之力,通过确定性、可预期的方式,向外打造自己信用资产的方式。
重新回到开头的那个话题:一个没资源没财富的普通人,究竟怎样“逆袭”?
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有趣的地方——表面上看,那些手握财富、资源的人,似乎无所不能,好像只有他们才能获得未来。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普通人依旧可以“逆袭”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设定的“规矩”与世界博弈,每个人都有机会。
如果我们重新再看一眼“二八定律”,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会将目光放在那20%的优秀的人身上,却忽略了剩下的80%的普通人。
而这剩下的80%的普通人,往往会分成两类:
一类是不给自己“定规矩”的人。他们往往信奉“随机应变”,充分释放自己那所谓的“好奇心”——发现一个东西有趣,就去玩儿一下;新东西出来了,又去做吃瓜群众……沉溺于逛淘宝、刷抖音就是典型的代表,对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节制。
他们的欲望被极大地满足,表面上过得很幸福。

但他们的生命也在被这些“变化”切得稀碎,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仅仅是作为一个时间中的生物体和这个生物体所产生的行为数据。
而另一类则是给自己“定规矩”的人。他们主动接受“规矩”的刚性约束,不断输出信用资产,用极低的成本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合作。
刚开始,这两类人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前一类人还会嘲笑后一类人“太死板”、“没多大意义”——觉得这规矩门槛太低,谁都能做到,没有竞争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下来并持续按规矩行动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规矩的内在门槛将会越来越高。
最终我们会发现:前一类人的命运,往往只能是继续停留在那80%当中;而后一类人,则有很大的机会实现“跃迁”——进入那闪闪发光的前20%。
这就是世界的残酷之处,同时也是它的光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