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夏至一阴生(顺着这个四时的变化,则不会生病)
相关推荐
-
科学越发展才会发现中医的神奇,一个阴阳就...
科学越发展才会发现中医的神奇,一个阴阳就够科学研究的,阴阳到底是多少呢?如果把阴阳看做1,那么阴和阳各占二分之一,这里的关键是阴阳都在变化着,不是一个固定的量,阴多阳少,阳多阴少,就像人一样,阳气亢盛 ...
-
《易经》的核心思想,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被誉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 人们一听到<易经>,往往觉得神秘莫测,深奥难懂,所以还没有去读,就已经被吓倒了.其实大道至简,<易经> ...
-
我说“引进(劲、经)落空”
掤捋挤按须认真, 采挒肘靠就曲伸. 进退顾盼与中定, 粘连依随虚实分. 手足相随腰腿整, 引进落空妙如神.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拔千斤. 这是武式太极拳的<八法打手歌> 何为引进落空 ...
-
阴阳五行是通用法则
阴阳五行不是巫术迷信,它是从远古至现代学术和科技的通用法则,也是最悠久的文化遗产.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其本意,便会瞬间放大人生格局,排解万事万物变化之过程的困惑. 阴阳是贯穿古今中外的辨证法则,也是人类文 ...
-
天地中必有阴阳,阴阳中必有五行。
参天地之奥秘.测造化之幽微.别人生之贵贱.取法于干支.万物皆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 一切自然界的生命及形态与社会人和事都是宇宙精神的外化,都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都有着对立与统一的自 ...
-
什么是“一阴一阳”之道
中国古人求得了各种各样的"道",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是一阴一阳之道. 1 一阴一阳之道,首先指的是日往月来,寒暑交替等等,总之是一个代替一个.在古人看来,这是天地间 ...
-
南怀瑾老师:夏至一阴生,贪凉易生病,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温养
(今日夏至) "二至"就是冬至.夏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起阳能从地心向上走,阳气开始了.夏至那一天起,阴气慢慢从地心往上走,阴气来了.所以冬至是阳生,夏至是阴生.讲科学的 ...
-
南怀瑾老师:生命生长与气脉变化(《黄帝内经》之四)
[南怀瑾老师讲<黄帝内经>(四):人的生命怎么来的 ] 南怀瑾老师讲<黄帝内经>(一) 南怀瑾老师讲<黄帝内经>(二) 南怀瑾老师讲<黄帝内经>(三) ...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
-
南怀瑾老师: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子夏告诉学生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看到子夏教学生的这两点,真有无限的感慨.子夏说,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认为自己有 ...
-
南怀瑾老师:这四句名言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 ...
-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