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上瘾,真的让我们快乐吗?

发布时间:2021-03-1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分每秒都被无穷尽的信息所包围着,似乎一会儿不上网就被时代抛弃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只是因为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多以及无处排遣的寂寞和无聊,让许多短视频应运而生,填补了人们的空虚,继而让许多人一发不可收拾地上瘾了。

行为心理学家对于上瘾的解释:

“做了一件事让你感觉很不错,于是情不自禁地还想做,哪怕长期来看,也知道这样做可能对自己不利,但是很难打住。

此外,当你感到不愉快的时候,也会想要通过做那些感觉不错的事情来避免体验不愉快,这样下去,就会成瘾,产生依赖。”

而这种成瘾性,带有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这是一个传递快乐的信使,在我们不断分泌多巴胺的过程中增加我们的快乐。

所以在我们刷短视频时,由于多巴胺疯狂分泌,我们会认为下一条短视频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于是不知疲倦地刷下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瘾性行为。

短视频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依靠猎奇、新鲜和美等这几个元素吸引眼球,抓住了大众的弱点。以其简单直白,浓缩精华的故事性、娱乐性等内容供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消遣。

尤其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滤镜的时代中,在抖音、小红书等等人均美女的灌输下,渐渐习以为常了。如果过度使用美颜,并且在关掉滤镜之后就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那我们就是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上,活在梦幻的“美”中。

而这种泡沫“美”,一戳就破,并且如果长期刷短视频人均美女这种不真实的虚幻,会对我们有潜在影响。就像现在的容貌焦虑这个词最近那么长一段时间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当然,短视频上瘾这样的行为离不开大数据的精准算法科技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大数据的杀熟已是见怪不怪,在这样的推波助澜之下,算法就会把你的喜好精准推送到你面前。

比如,你喜欢刷美女,那么只要打开某音、某书等等APP,就会把各路美女推荐到你的首页。如此往复循环,渐渐地把自己困在里面,因为你不再接收其他信息了,只是长期被动地接受算法推荐给你的信息。

不可否置的是,我们需要快乐没有错,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下,人们总想找点东西释放情绪,寻找一定的快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在百无聊赖的日子中刷刷短视频打发时间,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只是大多数人在现在的社会上都过于心浮气躁,精神空虚,并且难以真正静下心去做好一件事情,只是一昧地图眼前的快乐,享受那种能够快速带来快乐的刺激,从而丧失了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

说到快乐,很多人认为这似乎离我们喧嚣的生活很遥远,人们不约而同地觉得快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越长大我们能够获得的快乐就越少。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错,我们必须承认,随着长大,肩上负有的责任以及无穷尽的烦恼,好像让我们的快乐变得越来越难得。

可快乐原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对快乐的分类。

第一类快乐,人体新陈代谢带来的乐趣,例如吃,喝,睡,等等

第二类进行肌肉力量带来的乐趣,例如跑步,跳舞,撸铁等等

第三类感观能力与精神创作的乐趣,例如阅读,思考,冥想,写作等等。

这种分类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相像之处,最简单原始的基本需求,就足够让我们快乐;而最高境界不过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高级,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这种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并且不会消失的快乐。

诚然,第三类快乐不会再短期内获得,因而也不太适合短视频内容。因为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反馈周期长的过程,不是刷几条短视频就能够让人有所收获和成长的,学习带来的刺激远不如短视频带来的刺激,所以也不见得有谁会说在短视频学习上瘾了。

总的来说,人们有着天然的惰性,更多人喜欢被动接收信息,不用经过大脑的思考,去主动接收信息。短视频的设计机制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每一次点击、滑动,都会有实时信息反馈。

而这些及时反馈又刺激着我们的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并且形成依赖,渴望着下一个刺激到来,陷入死循环中,最终上瘾。

原创:魔鬼的猪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