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28:《诗经》的100种打开方式
高中拓展悦读28
《诗经》的100种打开方式
一、成语积累
49、名不虚传(重真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谓名声与实际相符。
名副其实(重真相):副,相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50、明目张胆(重动机):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
明火执仗(重手段):仗,兵器。点燃火炬,手拿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51、明哲保身(无原则):明哲,明智,通达事理。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贬义。
洁身自好(保清白):洁,洁身,干净,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在一起。褒义。
52、目不斜视(很正经):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很专注):睛,眼珠;凝神注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53、目空一切(很自大):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旁若无人(很自在):形容态度从容、自然。亦形容高傲,目中无人。
54、背道而驰(双向异):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个体反):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道路。本要向南行走,却驾车往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55、念念有词(自言语):僧道方士等行法术时,口中默念经咒,以通神灵。后指迷信的人小声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振振有词(有依仗):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56、大发雷霆(声音高):霆,响雷。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怒不可遏(愤怒极):愤怒之极,不可抑制。
二、古韵寻音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到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带着流到湘江去。
【赏析】
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的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之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昔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应作上)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以此词而论,吐言天拔,豪情壮志,意在言外。读者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黄升说《无住词》“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句妙词选》卷一),指的也是这种悲壮激烈的深沉格调。
三、热点时评
书店盲盒里装着什么
读者与书的相遇可以是深思熟虑、多方查探的,也可能是邂逅相遇、狭路相逢的,然后开启一场关于阅读的冒险。
“4·23世界读书日”之际,珠海的无界书店推出“无界盲选”,读者根据关键词“童书”“文学”“社科”“随机”来选择。每个盲盒定价从59元到99元不等,装着不少于两本推选书籍。书店所属无界文化的负责人蒋蔚介绍,盲选书籍经历了两轮筛选,且有编号,每一套都不一样,保证读者同时买几份都不会重复;其中畅销书会相对较少——想让读者关注到鲜被发现的好书。
这一天,包头市新华书店也推出了“新华盲盒”活动,主打近期新华书店的畅销书。公布的书单中有《人生海海》《北上》《原则》《平凡的世界》等,还有陶瓷马克杯、玻璃保鲜盒、保温杯等生活用品。当读者收到盲盒时,除了随机选择的书籍,还会有定制书签、生活用品——当然也是随机的。
盲盒,一种源于日本的玩法,一个小盒子中装着玩偶手办,买的时候不知道里面具体装的哪一款,只有打开后才知道,卖的是过程中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盲盒经济”一时风行。近来,实体书店卖书,也瞄上了盲盒的玩法。
参考点评:比起高大伟岸的图书馆,盲选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充满人情味的乐园,在经历了阅读者的思绪和选书人的心意后,等待着被翻开和被喜爱,继而创造新的故事。当然,无论书店盲盒里装什么,一方面内容要足够丰富和有创意,让读者知道你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要保证品质,让读者打开盲盒后觉得这份钱花得值,冒险没有失败。
关键信息(原点):
我的联想(旧知):
我的想象(发现):
四、美文品读
《诗经》的100种打开方式
豆瓣
梁启超说,《诗经》为古籍中最纯粹可靠之书,绝不发生真伪问题;又说,诗三百,为我国最古而最优美之文学作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跨越2500年,《诗经》为我们珍藏着中国人独有的那份质朴与纯粹之美,可谓“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作为2500 多年中国文学的总源头,《诗经》之美是由内而外的。
窈窕淑女,未雨绸缪,宜室宜家,新婚燕尔,亿万斯年,琴瑟调和,绵绵瓜瓞,楚楚动人……
几千年过去了,《诗经》中的文字仍大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统计过,出自《诗经》的成语多达 300 多个。
其中的很多诗歌也早已成为文学史上不容置疑的经典。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木婉清”的名字就取自《诗经》中的这首《野有蔓草》,小说描述她的相貌时说“如新月清晖,如花树堆雪”,绝对是人如其名了。
而说到取名,从《诗经》里找灵感在中国也是古而有之,据说汉代人取名就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的说法。
而从古至今的名人中,“名从《诗经》来”的也不在少数。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就源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为“美好的声誉”;而她的伴侣梁思成先生的名字则取自《诗经·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克生,维周之桢),著名作家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名字也都来自诗经。
不仅有形式上的“文美”,《诗经》更有内涵上的“情美”。
梁启超谈到《诗经》,曾说:其表现情感之法,有极缠绵而极蕴藉者,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者,如: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有于无字句处写其深痛或挚爱者,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有其辞繁而不杀以曲达莞结不可解之情者,如:《谷风》《载驰》《正月》等。
有极淡远而一往情深者,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有极旖旎而含情渺然者,如: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人类文学最可爱的阶段是它童年期和少年期。2500 多年前的《诗经》,是非常童真的。
写出《从前慢》的木心说,“其中至少有三十多首,是中国最好的诗”。
这是它的珍贵之处。《诗经》里的诗,是原始的、可爱的、能打动人的,藏着中国人最质朴、真挚的那份感情。
难怪梁启超会说,故治《诗》者宜以全诗做文学品读,专从其书写情感处注意而赏玩之,则《诗》之真价值乃见也。古人读《诗经》不仅仅作为文学作品,它还有不少实际的功用,譬如孔子就说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在古代,《诗经》可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还是一部动植物大全,甚至有人说“《诗经》里能翻出半部本草纲目”。
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家细井徇曾撰绘了一本《诗经名物图解》,将出现在《诗经》中的植物一一描绘出来。
大部分人只在上学时跟《诗经》打过交道,听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可能并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是个极其绝望,极其悲伤的故事。而了解原本的故事,将使这句话变得更动人。
类似的故事,《诗经》中还有很多。
相思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伤心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太美了,读过就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