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谷水注》阳渠、阊阖门、瑶光寺、朱雀阙等考略
相关推荐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这两座三国都城遗址入选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今天(10月18日)河南三门峡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国家文物局揭晓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名单如下: "百年百大考古发 ...
-
钱国祥:北魏洛阳宫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北魏洛阳城遗址复原研究之三
摘要:对北魏洛阳宫城形制布局的研究,学者们以往主要是依据文献资料进行考释研究.近年来北魏洛阳宫城的考古勘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例如宫城阊阖门.二号宫门.三号宫门.太极殿.太极东堂和神虎门等.在这些考古新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洛阳汉魏故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市区以东15公里,洛阳市洛龙区与偃师市.孟津县相毗连的伊洛平原上.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时期,此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为都,至唐初废弃.前后延续长达150 ...
-
帝都花城千年笑,崤函古道无人悲——丝绸之路河南段
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中国有22个遗产点,其中河南有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 ...
-
《水经·谷水注》洛阳宣阳冰室、灵台、明堂等考略
B4 谷水又东,迳宣阳门南,故小苑门也.皇都迁洛,移置于此,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故<东京赋>曰:溯洛背河,左伊右瀍者也.夫洛阳考之中土,卜惟洛食,实为神都也.门左即洛阳池处也,池东,旧 ...
-
《水经·谷水注》西阳门、白马寺等考略
B3 又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王室定,遂徙居成周,城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泉源既塞,明无故处,是验非之二证也.杜预言翟泉在太仓西南,既言西南,于雒阳不得为东北,是验非之三证也.稽之地 ...
-
《水经.谷水注》九龙渠、金谷园、金墉城、华林园等考略
渠上立堨,堨之东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戍,造筑此堨,更开沟渠,此水冲渠,止其水,助其坚也,必经年历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记之云尔.盖魏明帝修王.张故绩也.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修也.& ...
-
《水经注》里的洛阳(谷水篇)---《水经•谷水注》考略
<水经注>里的洛阳(谷水篇)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 ...
-
《水经•谷水注》考略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 ...
-
《水经·谷水注》所涉秏门、旅人桥、亳殷等考略
B6 谷水于城东南隅,枝分北注,迳青阳门东,故清明门也,亦曰税门,亦曰芒门. 青阳门(故清明门.税门.芒门),即下图所示"旄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此图中的"旄门" ...
-
《水经·谷水注》所涉“熹平石经”考略
B5 谷水又东,迳开阳门南.<晋宫阁名>曰:故建阳门也.<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开阳县上言,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因 ...
-
《水经·谷水注》铜驼街、永宁寺、司马门等考略
B2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迳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旧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铜驼街,1994年秋,配合310国道(原郑洛公路)汉魏洛阳城内段局部改线( ...
-
《水经·谷水注》广莫门、建春门等考略
A6 谷水又东,迳广莫门北,汉之谷门也,北对芒阜,连岭修亘,苞总众山,始自洛口,西逾平阴,悉芒垅也.<魏志>曰:明帝欲平北芒,令登台见孟津.侍中辛毗谏曰:若九河溢涌,洪水为害,邱陵皆夷,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