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作词的竟是位红色女特工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

卖报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 - 百年经典

这首至今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卖报歌》

词作者名叫安娥

她不仅和聂耳

合作创作了《卖报歌》

还与任光合作了《渔光曲》

《打回老家去》等多首

广为传唱的歌曲

并创作了诗集《燕赵儿女》

报告文学《五月榴花照眼明》等作品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

这位多才多艺的女性不仅是

作家、戏剧家、音乐家

还是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和中共中央特科的红色女特工

成为杨登瀛的秘书

安娥原名张式沅。1929年,她回国成为中央特科的一员,改名安娥,奉周恩来的指令,去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驻上海特派员杨登瀛(又名鲍君甫)的秘书,与时任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单线联系。

△杨登瀛(1893-1969)

杨登瀛虽是国民党右派陈立夫、张道藩的亲信,但不满蒋介石“清共”,思想左倾。周恩来派陈赓做他的工作,将他发展为中共党外特工,为中央特科情报科工作。中共特科还资助杨登瀛在北四川路大德里设立了办事处,买了汽车,以提高他的社会地位和活动能力。派安娥做杨登瀛的秘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与特科联络,另一方面也有引导其向中共靠拢、督促其工作的用意

安娥、杨登瀛与陈赓等特科人员密切合作,先后制裁了白鑫、陈慰年、戴冰石、黄第洪等中共要害部门的叛徒,营救了任弼时、关向应等被捕的中共领导人,特别是截获了黄第洪写给蒋介石的效忠信,最终由中央特科红队队员将这个叛徒秘密处决。在杨登瀛、安娥等人的努力下,还成功安排钱壮飞打入党务调查科并担任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机要秘书,成为“龙潭三杰”之一

争取大戏剧家田汉

安娥担任杨登瀛秘书的同时,还担负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去争取大戏剧家田汉

△安娥与田汉

田汉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成立“南国社”(今徐汇区永嘉路371号),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在文艺界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时,中统头子张道藩也创办了国立戏剧学校,还和叶楚伧创办中国文艺社,对田汉也是极力拉拢,田汉成为国共双方竭力争取的重点人物

1929年末,经南国社地下党员的牵线,安娥见到了田汉。田汉很快注意到了安娥的才情和革命思想,原本崇尚唯美浪漫的文艺家开始关注更多现实社会问题,正是这一思想转变使得田汉后来成为“时代之子”,写出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0年春,田汉以发起人的身份参加了中共主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随后还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走进百代唱片公司

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随后杨登瀛被捕,党的地下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所幸安娥当时因故在河北老家,从而躲过一劫,但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33年,由田汉好友任光介绍,安娥走进小红楼,成为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从1933年至1937年,她全身心投入文艺创作,参加组建“左联”音乐小组,和任光合作创作出《渔光曲》《打回老家去》,和聂耳合作创作出《卖报歌》,后来还与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在台儿庄英勇抗敌的《六十军军歌》等许多优秀歌曲。

△百代公司旧址现状

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打回老家去》,是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更成为抗日救亡的口号。这首歌曲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恐慌和忌恨,向国民政府提出严重交涉,又追查出署名“前发”的曲作者就是任光,命令在华特务机关予以暗杀。

与田汉重逢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安娥在撤往后方的船上与田汉重逢。两人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文化创作上紧密合作,又生活在一起。1948年两人正式结婚。

1939年,安娥与著名记者史沫特莱一同到抗日前线采访,被战士们赞称为“两只战火中的海燕”。两人的采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史沫特莱的《中国的战歌》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抗日斗争,为中国争取了更广泛的国际援助;安娥的《五月榴花照眼明》则以日记体形式,真实地记录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战斗生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安娥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保卫部工作,后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任创作员。抗美援朝时期曾赴前线访问。她还与上海越剧院几位越剧流派创始人交往密切,支持袁雪芬、尹桂芳等越剧十姐妹合演《山河恋》,为上海越剧院创作剧本《追鱼》和《情探》。

1956年,安娥突然中风半身不遂,1976年8月18日病逝,终年71岁。在此之前,田汉已于1968年逝世。2008年9月22日,田汉、安娥塑像揭幕仪式在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举行,并举行了《安娥文集》首发式。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徐汇区国家保密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