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我本也是个智将,直到被罗贯中写进了小说

张佳玮

昨天 22:46

张郃大概是,《三国演义》里,被魔改最夸张的将领之一。

一个事实:正史里231年,诸葛亮北伐撤军,张郃建议别追,司马懿建议追。张郃膝盖中了一箭,没了。

小说里,被魔改成张郃主动要追,于是被乱箭射死了。

干嘛要这么改?

张郃历史上的确是魏国后期名将,这个史实没法改。

小说里也只好沿袭这个设定:因为张郃后期名将的地位,是凿定了的。

罗贯中也只好这么编,而且把张郃从正史的巧变将军,写成了武勇爪牙,所以显得,有点乱。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一个决定性的不同逻辑:

在正史中,考量一个将军能力的,是他的军指挥能力。

而在《三国演义》里,武将若非靠武力单挑,就得靠计策

这就导致曹魏那边,典韦许褚比夏侯渊曹仁于禁出风头;东吴那边,甘宁太史慈周泰这种斗将,比吕蒙程普的戏份多。

张郃历史上,并不以勇武出名,罗贯中没法,也不乐意给他安排许褚典韦那样彪悍的单挑戏份。

只好把他改人设了。

历史上,于禁治军得力,张郃长于巧变。但罗贯中不太写治军行阵,所以在《三国演义》里,这两点都没体现。

以至于我许多朋友看于禁带七军去打关羽时,还很好奇地问我:

“之前小说里于禁感觉不怎么强啊,为什么是他带队?为什么不是许褚带队?”

相比于禁和乐进,罗贯中对张郃已经算好了:

虽然没安排他多巧变,还把他街亭之战的功劳让给了司马懿,但安排了他一些精彩单挑。

但罗贯中又不好安排张郃过于勇武,所以就尴尬了。

张郃出场,是官渡之战与张辽打个平手。这就决定了他武力的档次。

《三国演义》的武力,基本吕关张赵马典许颜文黄庞算超一流,张郃张辽徐晃们,要在后面待着。

张郃屡屡吃瘪,不是他弱,而是罗贯中默认他不是五虎级别,而他此后遭遇的,都是五虎级对手啊!

汝南被赵云战退。

长坂坡追赵云被马跳陷坑吓退。

乌林和徐晃双战赵云没占便宜。

潼关被马超打败。

瓦口被张飞连武力带智谋摧毁。

汉水又被赵云吓跑。

一直在做配角。

至于张郃后期无敌,是因为五虎死尽,能打打的就剩个魏延了。

但罗贯中还嫌不过瘾,把张郃编成个莽撞笨蛋,把他射死了。

所以,张郃只是又一个被罗贯中的逻辑魔改了的魏国将军:

明明长于巧变,正史没有武勇表现,但罗贯中又擅长写武夫和军师,所以只好让他成为个非顶级单挑将军+莽夫。

于是在五虎时代屡屡吃瘪,在非五虎时代纵横一时,最后因为莽撞,被射死。

当然,往好处想:

比起明明骁勇无前却没啥描写的乐进。

明明治军严谨却被写成阴险小人的于禁。

明明武勇曹魏第一却被写成毒箭能手的曹仁。

明明武勇曹魏第二却单挑被文丑射倒险些丧命的张辽。

明明是救曹仁受伤病重而死却被写成被马超挑死的李通。

张郃这种从巧变改写成莽夫的形象,已经算是罗贯中笔下留情啦!

——总比无双系列的张郃,要正经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