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里仁篇(十一)

一原文里仁第四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试解】孔老师说:“仁德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是以仁德的彰显,以道义的裁量,以仁义中道为原则,因而君子将心安在仁德大道上,期待心中的仁德至善至美。没有志向于仁德大道的普通人则是以名利的搏取,以家业的扩展,以富贵享乐为标准,因而普通人心安在肥沃的土地上,期待赢得名利的精致无缺。仁德君子忧思的是自己的言行,因而君子能分别是非曲直,谨言慎行,尊法端正,期盼井然不乱的仁德秩序。普通人则忧思的是自己的所得,因而普通人混同是非曲直,轻举妄动,趋利避害,期盼私恩之惠的名利地位。”二释字刑(㓝)《说文解字约注》(张舜徽):㓝:罚辠(罪)也。从井从刀。《易》曰:“井,法也。”井亦声。徐灏曰:“此㓝为政㓝本字,不当训为罚辠。《尧典》:'观厥刑于二女。’《大雅·文王篇》:'仪刑文王。’《思齐篇》:'刑于寡妻。’《孝经》:'刑于四海。’皆法则之义。如训为罚辠,则不可通矣。”王筠曰:井卦《释文》引郑云:'井,法也。’盖易家古说,故许君、郑君皆称之。㓝从井者,谓其法井然不乱也。"舜徽按:㓝字从井,盖与法字从水同意。本书𢊁部:“灋:㓝也。平之如水,从水。”水部:“𤅊,议辠也。从水,与法同意。”可知古人言法,皆取象于水之平。人之汲取井水,亦但各平其器而已,故㓝字从井。李尤《井铭》云:“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多取不损,少汲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即此意也。㓝字又从刀者,盖寓分别之意。本书八部分下云:“刀以分别物也。”凡分别是非曲直,务求如水之平,此㓝字从刀从井本意也。国之政㓝,非止一端,而罚辠乃其大者,故许君举此以概其余耳。本书辟部:“𨐨,治也。从辟,从井。”盖与㓝字从井意同。

惠《说文》:惠:仁也。从心从叀。徐锴曰:“为惠者,心专也。”《玉篇》:惠:爱也,仁也,从也,慈也,恩也。赒之衣食曰惠。汉字“惠”金文上部为叀,像纺纱线的纺锤,下部为心,指纺线需要专心致志之意。本义为女子心灵手巧、贤惠。引申为聪明、聪惠。心灵手巧的人常常能使自身富足,由此引申指好处、有益。由在人在富足后,愿意帮助他人,引申指恩情、仁爱之义。古人称男子慈善仁爱为贤,称女子温柔聪明为惠。

三素说前一章老师重点教导弟子成德的君子在践行仁道的时候,对“时宜”有切合实际的把握,从而让弟子体悟“仁德大道”当中的“仁”和“义”是不同的两个面向,让弟子领悟君子之“唯义是从”的心量和胸襟。本章老师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心灵境界上的不同面向,让弟子把握君子慈爱、仁厚、包容,把握君子处人行事的境界。老师说:“仁德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是以仁德的彰显,以道义的裁量,以仁义中道为原则,因而君子将心安在仁德大道上,期待心中的仁德至善至美。没有志向于仁德大道的普通人则是以名利的搏取,以家业的扩展,以富贵享乐为标准,因而普通人心安在肥沃的土地上,期待赢得名利的精致无缺。仁德君子忧思的是自己的言行,因而君子能分别是非曲直,谨言慎行,尊法端正,期盼井然不乱的仁德秩序。普通人则忧思的是自己的所得,因而普通人混同是非曲直,轻举妄动,趋利避害,期盼私恩之惠的名利地位。”本章承前章继续对君子的道德境界进行教诲,让弟子在把握仁义中道之后,对君子“心安于德忧于刑”。为了让弟子能正确把握君子的安忧,老师通过普通人“安于土忧于惠”的对比,从而让弟子把握君子的心存之德,止于至善的心往之道。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说仁德君子与一般人的境界不同,追求理想目标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坚持和执着,具体在对“德、刑”与“土、惠”的内心安忧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在理解上绝对化,认为仁德君子就不思乡土,不念利惠。孔子所说的“心安于德忧于刑”君子是其心灵境界,是其言行的规范,这种境界的取得是建立在仁义中道之上的。因而孔子没有言说君子应当拒绝“安于土忧于惠”的利惠追求,而是说作为仁德君子的利惠追求应当在“心安于德忧于刑”的观照审察之下。因此,君子所想的,普通人也可以想。普通人想变成君子,只要修正自己的念头,放大自己的胸怀就能够达成愿望。普通人所想的,君子当然也应该要想,只是君子想的视角和境界不同罢了。本章需要辨析的是“齐之以刑”和“君子怀刑”的“刑”的区别。在《为政》篇第三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那里的刑是“从刀有所割”之𠛬,此刑字有杀戮之义。《石经》就是“君子怀㓝”,因此本章的“君子怀刑”之刑是“从刀从井”之㓝,此刑字没有杀戮之义。具体见前释字部分张舜徽对㓝字的释读。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