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步法要领,看这一篇就够了!

太极步法基本要求
1、进步时,前脚脚跟要先着地,随之再过渡到整个脚掌,然后将其踏实,退步时,后脚脚尖先落地,随之再过渡到全脚掌踏实。但,不管进步还是退步,脚步位移时的路线都要划一个内弧。与身法一样,太极拳的步法是离不开画弧的。
2、在做向正前方进步和向正后方退步时,两脚间的横向距离要保持自己的一肩宽,两脚决对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严禁超过直线站到对侧、使自己的两脚拧绞站立,这样,不但不顺,而且还有跌倒!

3、做侧移时,侧移脚的脚尖要先着地,随之过渡到全脚掌踏实。连续侧移时,两脚要在一条横线上平移。
4、要想达到转换平稳、移动轻灵,关键就在于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之内移动,使重心不出现偏离。重心的控制,在太极拳技击与推手中尤为重要。
掌握这四个基本要求能够更好地练习太极步法,熟悉太极拳的步法有利于做到动作的协调,从而提高太极拳动作的准确度,确保以正确的方式练习太极拳。而想要有轻灵的太极步法还需要掌握以下三点。
太极步法的轻灵
上步时,假如上右脚,右脚由后方脚尖提起,运往前方脚跟落地为止,在此过程中,须将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脚,此时左脚为实脚,右脚为虚脚,骨节脱开,筋腱放长,胯关节松沉,腰关节放松,命门向前走到极限,变成前折,此时尾闾接近前脚跟,重心完全落在左脚,继而提起右脚,如何提?这是步法中的关键,概括起来就是三点:提脚、运脚、落脚,酷似书法中起笔、行笔、落笔。按照祝大彤老师的说法,叫做“实中实,虚中虚”。
总体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
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
上下相随,就是上边随着下边一起动,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