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扶阳读书笔记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

  • ​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原文186

    ​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原文186 [郑论]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乃传经之次第.今三日而见脉大,可知其邪未传少阳,而仍在阳明也,何以知之,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故也. [阐释] 阳明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6条浅析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4,285,286都是讲的少阴病不可发汗的情况.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汗呢?就是说少阴病怎么去发汗?虚了,就要补.冷了就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1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

  • 扶阳读书笔记

    原创 ,坎离既济,  扶阳法脉 , 看<伤寒论>二遍笔记.   脉春弦秋浮,冬沉夏洪,肾沉心洪,肺浮肝弦,现在是春天,脉有弦意可视为常脉. 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中医的扶阳之法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 ...

  • 读书笔记:谈扶脾阳与养胃阴

    编辑:独孤安 医学小白的成长日记 昨天 编者按: 这是一篇把扶脾阳.养胃阴及两者关系讲明白的好文,思路清晰,阐述透彻,文笔流畅.弄懂这个话题,就抓住了调理脾胃的关键;精于调理脾胃,就能在各科诸多病症治 ...

  • 谈扶阳的误区(by 蔡长福) | 中医学习笔记

    扶阳必然耗阴 解决健康我们要用好桂枝汤,人饿了要吃饭,天冷了要加衣服,不加衣服冻得冷,衣服穿好就不冷了,衣服穿上还冷怎么办,那就知道脏腑虚,那就知道脾胃弱,那就知道吃饭不正常,那就知道好出汗,那就知道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第三篇3--伤阳就是在折寿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为百病之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在内经中不同的篇章中多次提到.风邪也是六淫邪气之首.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第三篇4--阴与阳的统一协调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79、180--太阳少阳并病,用刺法,太阳少阳合病有下利的情况用黄芩汤,呕吐加半...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7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 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这一条交代了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治疗和禁忌 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病,这叫太阳少阳并病 症状是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56--手脚冰凉不一定是阳气虚,可能是阳气郁结叫阳微结,可以用小柴胡汤疏导少阳气...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56: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 ...

  • 【阳明心学】读书笔记【38】:时中与知几

    2017-05-04 06:00 ● 本专辑根据严思先生作品整理而成,至少64集.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阳明心学". ● 王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