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悦色,是深爱的外衣

总以为,一颗真心,就可以横扫天下,平淌俗世了,可是一路走来,吃亏,碰壁,损失,后悔之后,才发现,人生的路要顺,先从悦色起!
和颜悦色,既是礼貌,礼节,亦是对他人的尊重,体贴,是对他人的心存善念,心怀慈悲。
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一个人能对别人和颜悦色,就使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就能激发别人从内心深处对你的好感和接近靠近的吸引力。反之,恶声恶气,冷言冷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喜欢与好运?

你问小朋友,“喜欢那个老师呀?为什么呀?”他一定会告诉你那个对待小朋友都特别温柔,喜欢微笑,不批评不指责不训斥他们的老师。其实人长多大都一样,内心深处都苛求被关注,被看到,被倾听,被特殊对待,只有当这样的苛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失控,方式失控,情绪失控,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胡适在《我的母亲》里曾提到:“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如果读过文章的人,就能够体会在一个大家庭里,寡居的母子,要忍受大嫂二嫂当家女人的冷颜冷脸和鄙薄的艰难,所以此后的胡适,才以君子之风示人,后世才有“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的称誉。
千万不要总是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就是这样直来直往,任性娇蛮,但是我心真诚啊!可是别忘了,冷言语,臭脸色,漫指责里,又能包裹多么火热和温柔的心。况且人心要掀开很多东西,一层层地去识,怕只怕还未及别人识得你心,先被那些在外的棍棒给吓跑了。

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坏的脾气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大概是潜意识里认为无论怎样的任性胡闹,对方都可以为我们兜底,不会抛弃我们。一次访谈中,杨澜曾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知乎上有一句话说:“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是别人恶劣情绪的垃圾桶,亲近的关系并不能成为我们肆意发火的理由”,亲近的人更值得我们和颜悦色,温柔以待。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色难”,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子女有钱了,可以给父母买衣服,买房,买车,舍得一切物质的东西,但唯独很难,对他们做到和颜悦色,他们的倾诉,你会认为是听了无数遍的陈芝麻烂谷子,陈年旧事,都是一股子霉腥味。子女的蔑视和不耐烦,会让父母很不安心。真正的孝顺,是从“色悦”而始的。明代吕坤曾说:“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口诀”。
叶壮老师说过一句话:“爱只有对珍视她的人而言,才足够牢固”,越是亲人,越是亲近的人,就越应该被我们珍视,对他们和颜悦色,暖声柔语,慈心悯念,百般呵护,温柔以待,更不能随意任性,妄加伤害!

古书有言:“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一个人,是福薄命浅还是福厚泽长,就是看他能不能对别人和颜悦色,嘘寒问暖。
书上有一段话说:“和颜悦色的本质是善,是一种看到生活的疲惫,和社会的残酷以后,还能对其保持热爱和真心的善良,是带着这份善良再出发的感恩。”希望我们早一天明白这个道理,早一天修炼好自己的心性,能够在经历生活的碾压,世事的艰难之后,还能对生活微笑以待,对他人,安暖相向,和颜悦色。
“和颜悦色,是深爱的外衣”!我想,那一定是最好看的外衣!
2020.2.18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