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没给车夫分羊肉,第二天被车夫拉去敌营,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人郑师,故败。”

古代将军在大战之前都要犒赏大军以鼓舞士气,这原本是一个俘获军心的好时机。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将军,却因此犯下致命的错误。在开战前犒赏大军时,宋国一个叫华元的将军亲手给将士们分肉,但这个将军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给自己驾车的车夫。因为将军没有给车夫分羊肉,次日直接被车夫拉去敌营,主将都被活捉,成败可想而知,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心高气傲的车夫

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楚国怂恿自己的盟友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士大夫华元挂帅出征。没想到华元率领的宋国军队如此不堪一击,不仅他自己被郑国俘虏,还损失了460驾战车和数百名士兵。被郑国俘虏之后,华元因为在宋国位高权重,而被毫发无伤地送回。华元回到宋国之后,自觉脸上无光,因此想要一雪前耻。他重整旗鼓,主动率领军队攻打郑国。谁知道这次又出问题了,关键的问题在车夫身上。

羊斟是华元的专用车夫,这个车夫可不是普通拉马车的,他的驾车技术好坏,对于整个军队来说都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因为战国时期,主将一般是不会亲自上阵杀敌的,他们坐在站车上排兵布阵、用旗子指挥军队。为了保证主将的安全,军队一般都会将主将乘坐的战车团团围住,而主将的安全也与车夫的技术息息相关。所以说,在那个时代,主将战车的车夫也不是谁都能当的,有这种技术的人,放在周朝时期,也至少是士的级别。

士是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他们既不是贵族,又比普通百姓略高一等,难免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羊斟也不例外,虽然只是一介车夫,但他心有傲骨,绝不肯受辱。华云为了最大程度鼓舞士气,不顾当时资源短缺的窘境,大方地杀了几头羊,做了一顿丰盛无比的全羊宴,华元还亲自动手,给士兵分肉。要知道,华元不仅是在军中威望很高的主将,而且他是宋国名副其实的贵族,标准的公室之后、四朝元老。这也是郑国在之前的战役中活捉华元,却不敢伤他一根汗毛,反而以礼相待、最后将其送回国的原因。

被车夫拉去敌营

身份如此尊贵的华元,都亲自分肉给士兵们吃,这叫军队众人怎不受感动?华元见士气果然大涨、全羊宴起了效果,洋洋得意、摩拳擦掌,准备在大战中一雪前耻之时,他没有注意到车夫羊斟的恨意。原来华元给所有将士都分了肉,却唯独遗漏掉了自己的车夫羊斟。华元的行为,让自命清高而又心思狭隘的羊斟感觉受到了侮辱,因为华元是故意遗漏羊斟的。他用这种行为来惩戒羊斟在上一次大战中护主不力,导致自己被俘,损失了这么多将士和战车。

羊斟也不是好惹的,他当时就对华元怀恨在心,面上不显露,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坑害华元了。第二天大战的时候,两军冲锋之际,车夫羊斟在华元将精神集中在两军交锋时,趁其不备驾车一路冲往敌营。此时,看着突然驾车而来的羊斟和敌军主将华元 ,郑军也惊讶了,他们从未想到还有这等好事。结果可想而知,华元带领的宋军再一次败于郑军之手,而华元作为主将再一次被郑军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谁能想到这样的结局,仅仅是因为得罪了一个车夫呢?

而羊斟是个有文化的人,他驾车直冲郑军营地时,嘴上还一边在大喊“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由此,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诞生了——各自为政!一直到今天,这个成语指代的意思都是同处一个团队中的人不考虑全局,自顾自地作主张。

结语

“各自为政”的团队显然是无法共赢的,这是合作的大忌。同时,华元和羊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尤其是心思只有绿豆大小的小人。因为君子的言行是有底线的,而小人使坏的时候简直没有下限。车夫羊斟报复华元的同时,根本没有想到战败的宋军中会有多少人死于郑军之手。

参考资料:《左传·宣公二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