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携带者”食材:不要

甲醛是一种非食物用添加剂,国家是禁止用于食物当中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商家为了给食物保鲜,都会偷偷加入甲醛。我们不可避免任何甲醛,但是如果采用一些方法减少甲醛对身体的伤害,那也是值得坚持的。
哪些食物,被称为甲醛“携带者”?提示:倒贴钱也不要
我们每天的餐桌上少不了豆腐这样的食物,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适用人群广泛,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豆腐这种食物营养高并且非常美味,但是也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保存时间比较短。
正常,我们吃的豆腐颜色都是偏深的,豆味很重,但如果在买菜的时候你发现颜色异常偏白,闻起来气味还非常刺激,这可能是其中含有了甲醛物质。
金针菇是常吃的,菌类食物不管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方面,都值得大众的肯定,但是如果金针菇一次性买太多吃不完,放在冰箱中可能会存放三天左右。
不少商家为了延长金针菇的保存时间,就会将甲醛喷洒在金针菇上面,看起来更加鲜艳。但是购买金针菇的时候,建议还是拿起来闻一闻,看一下它的色泽,发现味道非常刺鼻,最好少往家里买,因为这样的金针菇被称为甲醛携带者。
鸭血是很多人爱吃的食物,家里的长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买回家做给孩子吃,涮火锅也是必备食材。
鸭血是一种血制品,正常放在空气中会被氧化,颜色多少都会发暗,表面有很多气孔,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放心吃。
但是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鸭血口感很劲道,颜色也很鲜艳,气孔不是很多,用手按压的时候回弹比较慢,一般很可能掺杂了甲醛被称为甲醛携带者,免费送也别要。
粉丝是很多家里常备的食物吃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烧汤炖菜也可以调成馅儿料。不过粉丝也是一种淀粉类的食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长期吃不完也会变坏。
有些商家为了延长这种食物的保质期,就会将其在假泉水中浸泡,这样吃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但不容易腐烂。
购买粉丝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那么劝你还是不要购买了,即使免费送最好也别要,毕竟身体健康才是关键。
带鱼这样的食物,大家应该都比较爱吃,菜不是特别多,营养全面,价格也比较实惠。
但是这种海里的鱼类捞上来之后不一定会死掉,保存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商家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会添加防腐剂。
经常使用的就是甲醛,这样的带鱼闻起来味道非常怪,除了有腥味还有一种化学气味,煎炸的时候也会扭曲开花。
如何分辨“甲醛菜”呢?
首先喷洒了甲醛的蔬菜表面会有淡淡的刺鼻的气味,凑近闻一下有一股异味,买菜的时候就不要购买了,也可以看蔬菜的外表是否,颜色鲜艳非常不正常会比正常的蔬菜颜色更亮,保存时间很久。
蔬菜切开看内部部分蔬菜只是在外表喷洒甲醛内部没有沾染,如果内部已经烂掉,外表却非常光鲜,这样的蔬菜趁早不要吃。
对于那种用胶带捆绑的蔬菜能不选尽量不选用保鲜膜麻生稻草捆绑的食物会更加安全。如果你买的是胶带捆绑的蔬菜,最好买回家之后充分浸泡。
如何去食品中的甲醛
直接不买有刺激味的水果,拒绝甲醛:
购买任何食物的时候,比如蔬菜,水果,海鲜等带有刺鼻子的气味呛得直咳嗽,很显然商家在食物中添加了大量甲醛,这样的食物是不能购买的。
减少海鲜中甲醛:
购买海鲜时,贝壳类海鲜肉表面没有什么纹理,贝壳光滑鲜亮,水也不浑着,很可能添加了甲醛物质,这样的就不要购买了。
少吃泡发类食物:
菜场里卖的泡发食材,比如水发木耳、水发竹笋、水发牛百叶、水发牛筋等,这些食材通常体积庞大,明显超出平常所见,最好别买。如果买了,那就先放于水中煮一下,然后再浸泡几个小时,最大程度地去除甲醛。
去皮减少甲醛:
一些蔬菜、水果的表面,有甲醛的概率非常大,在吃前,能去皮的就去皮,比如:苹果、香蕉、茄子、黄瓜等等。
长时间浸泡去除甲醛:
一些水果、蔬菜不能去皮,比如草莓、绿叶蔬菜,那就放于清水中长时间浸泡,也能去除甲醛,甲醛比较容易溶解于水,当然,在浸泡时,一定要多放水,让它们淹没于水中。在浸泡时可加些盐或食用小苏打粉。
利用高温去除甲醛:
高温也能去除甲醛,蔬菜可放于开水中焯一下,再炒制;在烹饪时,要彻底煮熟煮透;市面上还有些果蔬消毒机,可用来去除果蔬中的甲醛和农药;还可以利用自然的阳光,将水果放于阳光下晒一下,也能去除一些甲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