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居地名掌故:安乐桥

(0)

相关推荐

  • 向桥乡毛嘴村的记忆片断

    有家乡的微信好友给我留言,叫我有空写一写毛嘴村,因长时间在外打工,对于毛嘴村过往的历史,和现在的新情况了解得很有限,故一直没有落笔.但我的塆村与毛嘴村隔河相对,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与毛嘴村多有关 ...

  • 【分享】牧羊河穿越

    2020-4-11周六,长达两个多月的疫情,让喜欢户外活动的驴友们总算有了释放的机会.帖子发出,徒步的驴友竟有110人.老大临时有事由群管理们组织带队,龙头街地铁站集合,驴友们顺序排起长队等待包乘的中 ...

  • 《水经.清水注》里的姜太公故里、牧野等考略

    △东北过获嘉县北. <汉书>称,越相吕嘉反,武帝元鼎六年,巡行於汲之新中乡,得吕嘉首,因以为获嘉县.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碑,越字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 ...

  • 回一趟老家——二道洼

    二道洼村位于屯垦队镇北15公里处,是二道洼村委会所在地,商都到大库伦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建有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和休闲广场等. 民国十一年(1922年),兴和县二道洼姜老四迁 ...

  • 賈宋镇

    贾宋镇 其他含义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辖镇 贾宋镇[1],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地处镇平县西南部,东依张林镇,南邻马庄乡,西与枣园镇毗邻,北与晁陂镇相连,东北与杨营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镇平县城16千 ...

  • 向桥街

    向桥街 安徽省的西南隅与湖北省的交界处,全是高低起伏的群山,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峦,居住在其南面的乡民们叫它古角山.这座山虽没进入史册中的名山之列,却也颇有其自身的特点:由山脚至山腰浑圆雄阔,而至山顶又迵 ...

  • 立居地名掌故:冯家坝

    文/丛良明 冯家坝原址位于景安烈士陵园西南近两华里,现立新桥居委会的西北角,与袁庄镇高庄村18组隔河相望.冯家坝西侧二百多公尺处是罗家碾子头.过去这里后面有条凌河,东通古坝.栟茶,西通东城.如皋.河面 ...

  • 立居地名掌故:陈庄大池

    韩国文根据丛良明原稿修改 陈庄大池位于河口镇立新桥居委会23组.这个大池很有名气,对于它的起始溯源,却无史可稽,只听老人传说是大陈庄陈家人挑起来的. 陈家祖籍河南颖川(许昌),原籍苏州.明朝初期(13 ...

  • 地名掌故---梅春亭|作者王建国,湖北蕲春向桥乡人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作者/王建国 在蕲春县与黄梅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坳上,建有一座用纯大理石砌成的凉亭,它坐落在大别山腹地公路外侧,亭高约8米,占地50平方米左右,据说是蕲黄两县各据一半,故 ...

  • 立居旧俗:蓑衣斗笠琐记

    文/丛良民 蓑衣.斗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是农村人家重要的挡雨工具,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胶布.塑料雨衣先后面世,这种雨具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斗笠,是用竹篾或者芦苇篾编制而成.斗笠戴在头上,雨 ...

  • 立居旧俗:正月半,放烧火

    文/丛良民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其夜称"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风俗,所以叫"灯节".古往今来,欢庆元宵节日,在城市 ...

  • 立居旧俗:灶王爷的故事

    文/丛良民 从前,大凡人家不论户头大小都有一个灶台,一日三餐,烧饭做菜.在灶壁顶端用砖瓦砌一个小神龛,门楼上雕刻飞檐翘角,门柱上贴着一付两指宽的大红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quo ...

  • 立居旧俗:小龙车赞歌

    文/丛良民 独轮车,全称木质独轮手推车,俗称小龙车.小车儿.从前,是平原地区农村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 称为小龙车,车形似乎有点像平卧的龙头.一只半人高的大车轮,用木轴架在椭圆形的车架上,两根八字的 ...

  • 三峡庙名咋冠“老”字?西坝庙嘴述说缘由|夷陵地名掌故

    始建于春秋时代之三峡黄牛祠 知道三峡黄陵庙么?它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黄牛岩下(现三峡大坝下游西陵长江大桥附近),最早的名称叫黄牛祠,是纪念神牛助大禹开江治水的一座古庙. 黄陵庙内神牛塑像 宋代大文 ...

  • 立居旧俗:春节杂谈

    文/丛良明 "新年到,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恭喜发财,哈哈笑."这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农历新年(春节)的欢乐情景.尤其农村人家特别注重春节,腊月初九开始"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