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 什么是糖尿病急性酮症酸中毒,应该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

对于“慢性病”,很多患者都表现得不太上心,其中就包括糖尿病患者。很多病人在查出糖尿病后,并没有积极采取治疗,最多也只是在饮食上调整,例如戒糖。
在这里,小微要温馨提醒广大糖友,相较于注重饮食上糖的摄入,大家应该要更关注糖尿病发作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DKA的病因有哪些?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1、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是DKA发生的主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最为常见,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
2、治疗不当
患者擅自停药、减药以及抗药性产生等。
3、饮食失控和胃肠道疾病
饮食过量、过甜(含糖过多)或不足,酗酒,或呕吐、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DKA。
4、其他应激
诸如严重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以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由于应激造成的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加,加之饮食失调,均易诱发DKA。
DKA有哪些临床表现?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1、“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也就是说出现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小的表现突然加重;
2、酸中毒的表现:食欲减退、多尿、口干、恶心、呕吐、疲乏、头痛、呼吸深快、嗜睡、特别典型的一点是在呼出的气体中有一种烂苹果的味道。
上面所说到的这些临床表现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会一起出现,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些表现时就要多加警惕了。
如何正确预防DKA?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酮症酸中毒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当然,更重要的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1、增加识别能力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2、严格控制血糖
尤其应用胰岛素者要严格按需要量使用,不能擅自停药或自行减量。
3、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应较为稳定,不然常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做到起居有规律,以保持机体的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4、定期随访检查
有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血糖稳定者每个月至少查1次血糖,若不稳定应缩短查血糖的时间。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应≤6.5%。每3~6个月做1次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脂和血黏度检查。每年做1次眼底和心电图检查,每半年做1次肌电图的检查。
5、预防感染
感染是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特别在炎热的夏季,要预防病从口入,一旦染上疾病,要积极治疗,绝不可延误病情。
6、控制饮食
定时定量进食,对额外加餐要节制,不可图一时之快而带来麻烦。
7、防止脱水
糖尿病患者于活动时易出汗,遇劳累或夏天时汗出更多,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故在天热高温季节,应适当喝些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另外,应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
8、妥善保存胰岛素
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降低药效。
9、积极治疗
当有轻度酮症的症状时,要卧床休息,喝热水。同时,立即检查血糖、尿酮,如尿酮阳性,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DKA治疗要遵循哪些原则?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经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补液:这是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通常用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在补液过程中还应根据血糖改变改换液体种类,如葡萄糖水或糖盐水等。
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使血糖缓慢下降。
3、补钾:患者常伴失钾,经补液已排尿就应开始静脉补钾。
4、补碱:当动脉血pH值<7.1时可用小剂量碳酸氢钠。
5、监测:每2小时测血糖一次。测定尿糖及尿酮体,注意电解质和血气变化。监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要积极治疗诱因及并发症,防止诱因反复。
参考文献
[1]邹大进.糖尿病自我管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2012(3):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