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内参——十倍股行业跟踪20210711

基金经理内参——十倍股行业跟踪20210711

基金经理内参——十倍股行业跟踪20210711

07-11 15:46

阅读 4449

基金经理内参——十倍股行业跟踪20210711

银行金融——

2020 年受疫情影响,预计2021 年经营恢复。

(1)资产规模:截至2020 年末,招联消金、马上消金资产规模超过500 亿元,同时部分消金公司资产规模不足100 亿元。

(2)经营业绩:2020 年16 家可比公司营收合计下降1.3%,18 家可比公司净利润合计下降15.2%,疫情对居民收入及消费意愿影响较大,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绩有所下滑。部分消金公司实现逆势增长,金美信及杭银消金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3)盈利能力:疫情影响下各家消金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好水平。2020 年兴业消金、招联消金、马上消金ROE 分别达到31.9%/16.4%/10.5%,较2019 年下降5.6/0.6/3.7pct。

(4)资产质量:2017年后消金公司资产质量处于改善通道,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质量差异明显,兴业及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及逾期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超过250%。

新能源——电动车

国内: 2021 年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21.7 万辆,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151.7%,销量21.7 万辆,环比增长5.3%、同比提高164.6%,5 月产销维持高位整体符合预期。2021 年1-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8.6 万辆、同比增长224%,销量95 万辆、同比增长224%。渗透率来看,1-5 月渗透率为8.9%。5 月渗透率达到10.6%,环比持续上行。

目前国内市场核心驱动力逐步由政策过渡到消费,6 月伴随理想、蔚来、欧拉排产环比提升,北京家庭电动车牌照释放,年内环比将持续提升。预计国内2021/2022 年销量可达250 万辆/380 万辆以上,同比增长114%/52%以上。

欧洲:2021 年5 月欧洲8 个主要国家销量14.8 万辆、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293%,1-5 月销量65.6 万辆、同比增长160%。5 月欧洲八国渗透率达到17.4%,同环比持续上升,环比增长1.3pct、同比增长9.4pct。目前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欧洲各国政府及车企的共识,在碳排放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伴随欧洲主流车企更多优质车型的推出,未来销量还有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预计欧洲2021/2022 年销量可以达到200 万辆/280万辆,分别增长48%/40%。

全球动力电池:2021 年1-4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65.9GWh,同比增长153.5%,核心源于欧美市场的全面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全面复苏。

CR3、CR5 市占率分别为68.7%、80.9%,同比+0.8pct、6.5pct。

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

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7 万辆, MOM+5.4%, YOY+160%。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0.4 万辆, MOM+5.9%, YOY+169%; 新能源商用车月销1.3 万辆, MOM-1.6%, YOY+72%。1-5 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95 万辆, YOY+224%。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 特斯拉本月销量回升, 达33463 辆,环比增长29.5%;五菱宏光EV 月销29706 辆,环比增长11.7%。

而蔚来、小鹏和理想5 月分别交付6711 辆、5686 辆和4323辆,环比-5.5%、+10.5%、-22%。本月磷酸铁锂版P7 为小鹏贡献了增量, 而理想的销量则受到了新老车款迭代的影响。

1-5 月, 五菱宏光EV 累计销量为12.87 万辆, 特斯拉中国交付量为12.86 万辆; 蔚来、小鹏和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3.39 万辆、2.42 辆和2.24 万辆。

新能源发电:光伏和风电逐步转变成为主力电源供给,储能长期发展空间广阔。预计至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有望提升至95%,风电累计装机达到28.0亿千瓦,光伏累计装机达到58.0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87%,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67%。光伏方面,硅片大型化趋势助力全产业链生产效率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推动LCOE降低。风电方面,整机厂商提速布局大兆瓦风机,推动风电投资成本持续下行。预计至2060年,光伏、陆上风电LCOE分别有望将至0.082元/kWh、0.153元/kWh。至2060年,我国储能渗透率有望提升至80%,我国新能源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830GW。

新能源汽车:减碳效应显著,多环节技术迭代加速。新能车推广惠及消费侧减碳,相比传统燃油车单车碳排放有望降低约1/2;当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渗透率达到100%时,对应CO2排放量较2020年有望下降49%。我国电动化趋势确立,远期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预计到206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2850万辆,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2280GWh。综合考虑技术迭代带来能量密度提升、模组结构优化带来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规模化生产提升原材料采购议价能力等因素,预计2060年NCM622电池总成本下降到365元/kWh,较2020年降低57%。

消费服务——

医美:以用户为核心,向细分领域发展

玻尿酸:向面部年轻化拓展,寻找差异化卖点。①适应症范围拓展:玻尿酸注射产品适应症大多针对鼻唇沟,后逐渐出现了其他部位适应症的产品。②产品功效丰富:水光针的销售规模高增,面部年轻化成为注射类玻尿酸的第二增长市场。③产品卖点细分:定位细分化、精准化,如概念细分、剂型细分、组合细分。④渠道营销变迁:C端营销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肉毒素:市场规模高增,竞争格局进阶。①市场参与者增多:2019年肉毒素产品仅衡力、保妥适两款,2020年新进入吉适、乐提葆,预计 2024 年或将有 8 款获批产品。②使用场景不断丰富:肉毒素可与其他药剂及治疗手段结合,用于多种治疗场景,适应症、适用部位拓展。③海外呈现四大发展趋势:涂抹肉毒毒素、液态肉毒毒素、长效肉毒毒素、短效肉毒毒素。

胶原再生:打开轻医美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①童颜针:目前市场上仅有长春圣博玛一款产品,爱美客童颜针有望进一步丰富类目。 ②少女针:华东医药旗下产品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Ⅲ类医疗器械少女针产品。③规模测算:参考Frost&Sullivan数据,我们预计2024年胶原可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为18.9亿元,同比增长64.1%。

医美服务机构:合规机构占比较低,资本加速入局。我国中小医美机构居多,合法合规服务机构占比低,近年来,各类资本加速入局,驱动行业整合发展。

3. 化妆品:功能性护肤高景气,国货乘势而起功能性护肤千亿市场,高成长,高粘性,高盈利。2019年中国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规模136亿元,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用户扩容、专业产品需求增加。此外,该品类用户忠诚度高、利润率高,商业模式优秀。我们预计2022/2024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1亿和458亿,中性预测下市场规模天花板为2474亿。

格局演进:国货崛起,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资品牌起步早、抢占先机,国货立足国内临床,联合机构学者医研共创,长期本土化学术&临床积累,构筑护城河,实现突围。

颜值时代,中国化妆品行业延续高景气:

①颜值时代背景下,化妆品消费持续火热。2020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5199 亿元,同比增长7.2%,即便在疫情期间亦难挡颜值消费的热情,预计2025 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9076 亿元,2021-2025 年CAGR达到11.5%。从统计局的口径来看,近年来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额月度同比增速几乎全盘跑赢社零增速。

②板块大幅跑赢大盘,个股基本面恢复强劲。从年初至今(2021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6 月18 日),化妆品板块上涨43.36%,涨幅超过所有申万一级行业,大幅跑赢上证综指41.86 个pct。从2020 年报&2021 一季报来看,尽管2020 年受疫情冲击较大,但个股业绩在2021Q1 恢复强劲。

①消费行为之变:化妆品消费群体的扩容以及消费频次的提高拉动了美妆消费高增,同时,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尤其是彩妆领域的国货品牌份额急剧提升。

②渠道端之变: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新兴社媒平台的兴起,流量在悄然产生两大变化,一是从线下往线上转移,二是线上流量被新兴社媒平台分流。两大变化的出现催生了千亿代运营市场,而品牌方对于电商服务商的要求日益提高,具备资源、技术等优势的龙头服务商将会抢夺到更多市场份额。

③品牌端之变:为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美妆企业多品牌化、多品类化是必然,而当规模逐渐扩大时又会形成集团化。在新品牌不断入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之下,品牌端的美妆企业加大研发,不断推陈出新,科技赋能产品,强研发的美妆龙头企业将有技术优势。2021 年化妆品新规的实施对化妆品功效宣称、生产经营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将促使行业洗牌,利于化妆品龙头进一步抢占份额。

美妆个护行业全网成交额512 亿元,天猫、京东美妆品类增速居前。

据星图数据,2021 年618 大促期间(6 月1-18 日)全网交易总额达5784.8 亿元,同比+26.5%,其中美妆个护行业销售额512 亿元,规模排名第四。子板块中,美容护肤、美妆香水全网销售额分别为379 亿元、132 亿元,天猫平台仍为销售主阵地,在两大子版块中分别贡献60.9%和63.4%的销售额。据数据威统计,美容护理板块在天猫、京东平台分别同比增长22.2%与33.0%,行业增速居前。

天猫美妆国际品牌成交额排名居前,抖音平台国货品牌抢占先机。据天下网商整理,本次618 期间天猫平台美容护肤榜单前十以国际品牌为主,其中薇诺娜为唯一进入前十的国产品牌,蝉联天猫美妆国货品牌第一名;彩妆榜单前十中国际品牌占据七席,但三大新锐国货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COLOR KEY 分别位列1、3、4 位,通过差异化定位、数字化营销成功突围。此外,兴趣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首次参战618,国货品牌优先布局捕捉红利。据飞瓜数据,抖音618 好物节美妆品牌榜中国货品牌占据7 席,其中欧诗漫、珀莱雅位列二、三名,仅次于韩国品牌WHOO 后,同时AOEO、韩束、花西子等均进入前十。品牌自播榜单中,排名前五的均为国货品牌,分别是花西子、珀莱雅、AOEO、薇诺娜和Ulike,618 期间自播成交额均超千万。

4. 新式茶饮:茶饮新消费高增长,马太效应强化茶饮连锁步入新式茶饮时代,千亿规模可期。据奈雪的茶招股书,中国现制茶饮2020年市场规模约1136亿元,预计2025年达3400亿元;其中现制茶饮产品的销售额将由666亿增至2110亿。细分市场,高端茶饮增长最快,预计2020-25 CAGR 32.2%,行业CR3为47.6%、CR5约55%,集中度较高。

商业模式优秀,盈利能力强。我们测算高端新式茶饮成熟门店UE模型,客单价28元、出杯量1500杯/天的情景下,单店毛利率约63%,净利率约25%。强化品牌力和供应链,提高坪效和毛利率是关键。

5. 白酒:

①五粮液:经营态势稳健向好,21Q2实现双过半。近日,公司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对今年工作重点和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总体感受公司目标与路径规划清晰,主品牌和系列酒升级调整稳步推进,团购整体表现良好。短期看,21Q2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有望超额实现双位数增长目标。目前普五配额执行至6~7月份,批价普遍在990~1020元/瓶左右,终端成交价约1050~1080元/瓶,近期经销商计划外发货较多,批价环比有所上行,同时渠道反馈近期成都地区经销商体系调整,原有运营商大部分转为团购商,预计将进一步拉升普五批价。目前公司渠道精细掌控能力日益强化,预计今年五粮液批价彻底站稳千元问题不大,随着茅台批价高位企稳,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当前经销商整体打款比例约65%,发货进度在55%以上。

②酒鬼酒:动销稳步向好,21Q2公司业绩有望延续高增。近日,公司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对未来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坚定做大做强品牌,全力筑基市场格局,优化市场布局。短期看,渠道回款动销良性势头不减,21Q2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目前湖南省内经销商内参全年回款比例约为70~80%,酒鬼系列全年回款比例亦有70%,整体回款表现优异,库存在2个月左右(正常水平),内参批价在850~870元/瓶左右,终端成交价在900~950元左右,渠道基本实现良性动销。同时内参带动下,酒鬼系列价盘稳步上行,渠道利润增加带动渠道推力提升,目前红坛批价在300元/瓶左右。整体看,21Q2公司回款动销皆保持良好势头,我们预计公司21Q2收入仍能保持快速增长。中长期看,未来两年次高端白酒高景气下,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渠道扩张下沉带来的补库存需求。

科技——

《数据安全法》落地

2021 年Q1 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性支出达到四季度来最高

2021 年Q1 全球服务器市场报告:戴尔夺魁

市场规模超140 亿,《2020—2021 年上海及周边地区IDC 市场研究报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