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清 | 《典籍里的中国》:古籍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关推荐
-
李昭:略说《尚书》的继承与流传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一词,通常指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典籍资料.但在过去,"文献"一词既包括典籍,也包括熟知文化掌故.与典籍传承密切相关的贤人.如南宋朱熹在 ...
-
如皋市一中新学期优秀习作展示(之三)
阅读下面的材科,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子又言:"学不可以已." 黑塞在祖父的巨大敞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 ...
-
何故?
何焱林 昨日回看电视,搜到<典籍>(一),内容不过三四分钟,与数日前看到的大不一样,其时时长至少一刻钟以上,今所见仅伏生与主持人寒暄几句,鞠躬长揖而别,前之多数内容已经删削,不知何故! 须 ...
-
寿光市:古籍《古文尚书》
<尚书>为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史料.相传为孔子编撰而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尚书 ...
-
焚书对六经传承的影响
秦始皇为稳固其统治,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焚书"的措施,致使先秦文献典籍散失极为严重,对六经的传承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焚书的指向性.传承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六经各自的特性,焚书影响下的 ...
-
张志清:古籍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典籍里的中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中,古籍的大众传播是个难点.古籍用繁体字.文言文.竖排版,没有标点断句,一般人看不太懂,敬而远之.古籍装帧朴素平实,不像其他文物形式多样.艺术特点突出,吸人眼球.虽然古籍中蕴 ...
-
张志清 || 古籍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典籍里的中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中,古籍的大众传播是个难点.古籍用繁体字.文言文.竖排版,没有标点断句,一般人看不太懂,敬而远之.古籍装帧朴素平实,不像其他文物形式多样.艺术特点突出,吸人眼球.虽然古籍中蕴 ...
-
张志清:《天工开物》的守护与传承——写在《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开播之际
<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从"民以食为天"的农业入手,贯穿古今,把宋应星和袁隆平通过时空穿越联系在一起.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他说:" ...
-
典籍里的中国 | 朱自清讲《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 ...
-
春节期间,一档叫《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在央视开播,引发观众热议。节目希望通过全新演绎,展开古今对话,“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第一期的主题,便是“先王之政典”——《尚书》。无独有偶,本学期我在学
给<典籍里的中国·尚书>"找茬" (详见9版)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24日 01 版) 春节期间,一档叫<典籍里的中国>的 ...
-
《典籍里的中国》火了,深圳线下古籍展热了
牛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节目仅播出<尚书><天工开物>两期,全网热搜就有近60个,视频播放量超过2 ...
-
《典籍里的中国》——央视,你是疏忽还是故意?
原创 事无事 新时代话筒 3月9日 大年初一,央视一档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重磅推出,让人耳目一新.央视办了几期<诗词大会>,广受好评,但是传统经典一直没有涉及.如 ...
-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补(附至今为止4期百度云盘链接)
本期节目请到内地实力演员王劲松,李时珍的修书生涯,宛如鲜活,令人泪下.节目最后轻抚<本草>成书的表演,动作极为细腻,冷静克制,却蕴藏着巨大的感染力,不可不看.节目中点睛般的转述原文,内容虽 ...
-
賞 | 张志清 · 飞鸿
野水秋无像, 丛林春有功. 华繁粉梦蝶, 天远没飞鸿.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作型制别致飞扬,颇有意境. 简约扁圆身,嘴.把.钮却形态流畅优美, 稳重之间展现紫砂艺术的美感. 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