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孔融祠

十笏园西北方向不远的位置,有座千年历史的关帝庙,走上高台,进入庙内,大殿西侧有个小门,写着孔融祠三个字,向西走进去,又是一个院落,原来这里是孔融祠,其大殿和关帝庙大殿东西相邻,仅一墙之隔。

在三国历史上,关羽和孔融都是有名的人物。相比关羽,孔夫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与历史上的潍坊有着更多的交集,民众皆知从小懂事的孔融有“孔融让梨”的典故,这也是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

作为东汉名士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为什么在历史上与潍坊有过交集呢,潍坊旧称北海,而孔融在北海曾经做过六年的官,被称孔北海。其实孔融与关羽、刘备也有过多次交集: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杀出重围,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孔融和刘备素不相识,太史慈和刘备也毫无交情。但刘备却毫不犹豫,带着关羽、张飞紧急赴北海增援……孔融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这座孔融祠始建于宋代,由当时潍州太守、通判在潍州公署后北墙(今向阳路潍县老城墙)所建,明代潍县知县几经重修和移建,到清代康熙年间一并移建于关帝庙西侧至今,与关帝庙大殿东西相邻。

孔融祠大殿南侧的院落里,西墙处有几块石碑,看起来比较有价值。从北往南依次有《关帝庙碑》、《重修大石桥碑记》等。关帝庙碑详细记载了关帝庙的有关历史和重修过程,而重修大石桥碑记却是详实记录了东关耀武门西首的那座大石桥(今福寿街白浪河桥)的重修过程。

关帝庙碑

重修大石桥碑记

几块残碑,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这几块立碑的东侧地面躺着几块残碑,走近细看碑文,其中一块题《重修潍阳书院记》的残碑很有意思。上面记录着清代修建潍县城的潍阳书院的一些情况,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因为此碑为残碑,残缺部分严重,很多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别,不过在碑文结尾处发现了几个熟悉的潍县名人的名字:考官高守训和金石家陈介祺父亲陈官俊

重修潍阳书院记

书院创自乾隆二十四年

刻有辛酉科江南同考官高守训及

国子监祭酒加三级陈官俊等字样

再往后面的刻字因为残缺而丢失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