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不等于多吃肉,你会贴了么?
中医书友会第2554期
I导读:秋意越来越浓,不少人已经或开始贴秋膘了。如何更好地贴秋膘?大家跟本文一起学习吧。
古习今谈“贴秋膘”
作者/吴金莲
古习“贴秋膘”今时不照搬
立秋时节“贴秋膘”的习俗来由已久,据考证,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始流行。每到立秋之日,帝王将相都要举行迎秋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后开怀吃喝,视为秋日养生,这即是“贴秋膘”的由来。到后来,为了检验贴秋膘的效果,在立秋后一段时间用秤称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相比较,看增重了多少,以此来衡量贴秋膘的功效。那时把肉类作为贴秋膘的主要食品,在立秋时节,普通百姓家庭都会杀猪宰羊,把禽畜的肉作为增肥主食。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贴秋膘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猪、牛、羊、鸡、鸭肉外,还会将各种鱼类、海产品,甚至山珍海味也搬上餐桌,还有各种特色的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一应俱全。那时的贴秋膘就是为了把夏天瘦掉的肉补回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虽然能使人增加体重,却损害了健康。肥胖并不是健康的表现,古时候人们的寿命平均只有50岁左右,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8岁,古代“贴秋膘”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时代赋予了贴秋膘新的含义,既要适当增重,又要合理饮食,保证健康;既要讲究阴阳平衡,又要补气补血。何况现在食谱非常丰富,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达到健康贴秋膘的目的。
贴秋膘不等于多吃肉
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经过炎炎夏天,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脂肪、微量元素,体重会相应减轻。俗话说“过夏无病三分虚”,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为了恢复体能,增加体重,以便有足够的能量和体力来抵御冬天的寒冷,应对冬天能量的大量消耗,就需要贴秋膘。而且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阴阳平衡转换,天气开始渐渐凉爽,机体开始恢复活力,食欲不断增加,人体消耗也会减少,正是进补贴膘的大好时机。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好时机,古人这种理念应该说是对的。但一味主张食用肉类,就有悖于健康的理念。当然,这是古人限于当时低下的科学认识水平所致。
贴秋膘,现在也不是主张一点禽畜肉品都不食,而是要根椐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不同个体体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食材。一味肥甘厚味不但达不到应有的目的,还会“贴”出一身毛病。现实中有些不懂健康养生的人,经常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结果吃出一身毛病,出现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痛风、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特别是酷暑夏日,现代人频频进食冷饮、吹空调,脾胃功能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秋日骤然大量进补油腻和山珍海味,会使本来已经较为虚弱的脾胃功能“伤口抹盐”,使胃肠功能更加紊乱,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厌食等。
贴秋膘要特别讲究方法。首先要以清补为主,少量进食各种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和健脾胃的食品,让脾胃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循序渐进。秋天以燥邪为主,人们会感到喉干舌燥,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口舌生疮,甚者痔疮出血、牙龈出血等,故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品,比如奶制品、豆类、水果,各种新鲜蔬菜,有滋补脾胃作用的山药、芡实、藕、莲子、百合、栗子、红枣、银耳,还有梨子、杏仁、萝卜等也是上佳选择。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有滋脾健胃、补中益气、固肾保精的作用。
现在市场上有根椐体质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六腑虚损不同做成的膏方,也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如感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饮食不佳、脉细弱,为气虚的表现,可以选用由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一类药物组成的膏方;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多梦,属血虚,选用由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大枣等组成的膏方。不过这些膏方一般是早冬时节所用。
何时进补贴膘为好?按习俗来说,立秋后即可“贴秋膘”。但从科学上讲,立秋之后不宜马上进补贴膘,经过一段时间调理胃肠后方可进行。北方一般立秋半月后应是最佳时机。南方则应稍迟,一个月后为适宜,因南方立秋一段时间气温仍然较高,闷热潮湿。其实人也是和动物一样,所谓贴膘,就是在冬眠之前,储藏足够的脂肪以防御冬天的寒冷。
贴秋膘不是人人都适合
贴秋膘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要根椐自身的具体情况。最适宜的人应是在夏季体力过度消耗,偏瘦,没有器质性病变,素体好,脾胃功能强。
以下几类人不宜贴秋膘。
1.老年人、小孩和女人: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不宜食用肥甘厚味,这样会增加脾胃负担,食滞肠胃,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孩属纯阳之体,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贴膘会出现消化不良、呕吐,久之会营养不良;女人在夏天消耗的能量不如男人大,本身食量小,也不宜大补。老人、小孩和女人只能采用清补缓补的方法进行,同时注意一旦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症状,即停补,或适当吃点山楂、白萝卜,消食健脾和胃,再行进补贴膘。
2.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群:
经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吐酸水、面色萎黄、身体倦怠、无精打采等,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胃肠炎、肝炎等一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果想贴秋膘,首要要有针对性地治愈这些疾病,或者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服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茯苓、淮山药、芡实、百合、莲子、小米粥等,再贴秋膘。
3.患有“三高”的病人或一些慢性疾病的人:
如痛风、心脏病、肾病等,如果不加限制的吃,贴补过分,加上这些人少运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疾病加重。这些人不宜盲目贴秋膘,只能是缺什么补什么,注意适当营养即可。
4.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好辛辣、油腻煎炒的人,日久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出现口臭、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这些人如果要贴秋膘,应先清除肠胃之火,调理好肠胃功能,适当多食苦寒泻热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苦菜等,或服用一定的黄连、黄芩、藿香、淡竹叶、甘草梢等中药。
需要贴秋膘的人也要从长计议,不要不加节制地海吃海喝。特别对于温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人参、鹿茸、肉桂、胡椒、干姜,要适量节制,否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如口腔溃疡、便秘、衄血等。但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过食参类和鹿茸还会引起腹胀、食欲不振、亢奋、不寐等。另外要注意防止便秘,减少毒素在肠胃道的滞留,保持大便通畅,否则事倍功半。
其次要注意贵贱食品同食,不要认为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大鱼大肉就是贴秋膘最好食物,其实一些平常的食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着那些所谓高贵食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要作为贴秋膘的重要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