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吴荣祖扶阳理论临证经验探赜治疗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
基于吴荣祖扶阳理论临证经验探赜治疗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姜莉云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吴荣祖教授的基本情况,包括从医经历、临床教学、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综述指导老师吴荣祖教授扶阳学派的学术渊源及各家学说等。吴荣祖教授扶阳学术思想溯源,萌源于《内经》及《易经》,应用于仲景《伤寒杂病论》,发扬于历代温补学家,系统成熟于郑钦安,流传百余年,方兴未艾。
其主要学术特点为:
以阴阳为纲,而统分万病;整体辨证,重视阳虚;崇尚伤寒,六经辨证。
疏理当代扶阳大家的差异在于阴虚证治分歧;温阳药物量、证的分歧;夹用滋阴药的分歧。扶阳学派用药特点:辨证立法重扶阳;方药重用附桂姜;培元固本为核心;灵活圆通用经方。
总结扶阳学派理论指导辨治,因疗效确切而广泛运用在现代临床各科,列举扶阳内治法及外治法。客观分析“扶阳”学术思想不等于不辨证地滥用附子、干姜、肉桂;区别对待“扶阳学派”所谓的“排病反应”与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李可等扶阳大家认为“真正的阴虚百不一见”,但对于初学者在扶阳理论尚未真正理解之前,不可把治病诸法变成“百病一法”,背离辨证论治的原则。“扶阳学派”的理论、药物、辨证皆有其独特性,且环环相扣,提醒学者们应系统理解“扶阳学派”的学术思想及遣方用药之旨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各学科,取得切实疗效。第三部分系统整理、归纳总结指导老师吴荣祖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导师吴荣祖教授已专注从事中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已47年整。其学术思想完整延续并继承了吴氏家族扶阳派学术特点,其体系完善,理论精当,在临床辩证中应用如神。其学术思想完全继承了其祖辈钦安吴氏的扶阳派学术特点,于临床多运用阴阳辩证及六经辨证,对阳虚阴寒证的辨识尤为独到,在用药上擅用附子之辈。笔者将从阳为主阴为从,扶阳制阴;温阳扶正,阳密乃固;潜阳温水,引火归元;隐潜阳虚,广用附子;真寒假热,辨治少壮;倡温肝法,气运得畅;重视圆运,彭吴异同;升举三阴,平降三阳等八个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并对吴荣祖教授临证经验进行探赜。采用群体抽样法,将3年来跟师吴荣祖教授门诊的2068张处方进行临床常用排名前十位方剂频次、常用药物排名前三十位频次统计,统计涉及的各科病种有105个,治疗的有效率为90%以上。在开出的2068张处方里,用附片(包括制附片、附子颗粒等品种)的处方有2046张,占处方总数的98.94%,几乎每个病例都运用了附子。2046张处方附子的用量在60克-200克。例举
吴荣祖教授临床辨治内、妇、儿科经验,内科包括运用麻辛附二陈汤加减治疗反复咳嗽六年余的阳虚咳嗽案;
妇科包括运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辨治月经不调案及配合外洗方治疗厥阴头痛、带下案;
儿科方面运用自创小儿复圆汤辨治疳积案,详细阐释吴老自创小儿复圆汤的来源与方义。第四部分基于指导老师吴荣祖教授扶阳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探赜,继承人姜莉云结合临床实际,自主研制“姜辛固本脐贴”,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虚寒型胃痛(慢性胃炎)患者100例,观察该贴剂的临床疗效。本试验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选用中药内服(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中药内服基础上加用“姜辛固本脐贴”(生姜汁、细辛、吴茱萸等八味中药组成),每次选取六个穴位同时进行贴敷:神阙、涌泉、足三里、中脘等,1次/天,维持4-6小时,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基础治疗+“穴位贴敷治疗贴”,每次同时对六个穴位进行贴敷:神阙、涌泉、足三里、中脘等,1次/天,维持4-6小时,2周为一疗程。(穴位贴敷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云南普洱金立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号:YZB/滇0007-2010)结果: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种治疗方法在中医证候的疗效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无论是在1周或2周中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姜辛固本脐贴”对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显著,故可选择作为临床治疗虚寒型胃脘痛外治法的手段,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机 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领 域:
中医学
;
中医学
;
关键词:
吴荣祖扶阳理论
;
临证经验
;
虚寒型胃痛
;
临床研究
;
4 299查看目录
下载本文
博士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年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期刊
硕士
博士
会议
报纸
阳和汤治疗慢性胃溃疡(虚寒型)患者的临床价值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0期
中医食疗在虚寒型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08期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探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0期
中药脐敷在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6年28期
荆防败毒散治疗虚寒型感冒临床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04期
内服外敷结合的冬病夏治法治疗虚寒型哮喘104例疗效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03期
自制温脐散治疗婴幼儿虚寒型腹泻200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2008年0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虚寒型消化性溃疡31例
河南中医
2015年02期
探究中医内科证治虚寒型失眠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