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舰队简史——希腊海军

1821年3月25日,希腊为了取得独立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早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希腊的大部分领土就落入了奥斯曼帝国手上,直至后来奥斯曼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希腊完全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希腊作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诞生地,在古代曾经威震一时,雅典的海军,斯巴达的陆军,到今天都为世人所乐道,而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发源自希腊。因此一个拥有如此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当然不甘永远成为别人的一部分,但希腊的独立之路也是走的异常艰苦,在酝酿了几百年后民族的情绪终于在1821年爆发。希腊的独立起义得到大量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在1832年5月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832年的希腊王国疆域以深蓝色标示

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后,在俄、英、法三国的主导下,于1832年召开的伦敦会议中建立了希腊王国,并且指派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年仅十七岁的奥托王子为王国的第一位君主,是为奥托一世,并规定希腊王国与巴伐利亚王国永远不许合并。由于当时奥托一世尚未成年,于是就由三位辅政大臣执政。到了1835年,奥托一世才亲政。此时希腊海军已经具有雏形,包括1艘风帆战列舰,3艘风帆巡洋舰,6辆风帆护卫舰,2艘风帆炮舰和一些小型辅助船只。而希腊的第一所海军学校于1846年成立,但学校的管理十分混乱,水兵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军官的素质也不高,加上水兵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和分歧(新招募的水兵或年轻的军官追求海军的近代化而那些曾经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老水兵和军官们则非常重视海军的传统,成为了海军中的保守派,因此两帮人之间经常冲突不断),导致希腊海军受到严重的限制和效率低下,只能有限地维护海岸线的安全(最主要就是对付海盗)。虽然海军的情况不好,但扩充海军依然是新生王国的政策,所以在1850年代希腊海军向英国购入了大量的近代化军舰。

奥托一世

让海军真正发生转变的是1866年克里特岛起义期间,虽然1832年希腊已经独立,但由于克里特岛上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他们都是奥斯曼帝国的支持者。导致当时希腊起义的时候,克里特岛虽然有希腊人响应,但是很快都被奥斯曼帝国镇压,后来也经历了几次起义,并且在农村地方取得了一些进展,可是城市地区基本掌握在奥斯曼帝国手上。直到1866年该岛再次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可惜在起义期间由于希腊海军的弱小,无法让希腊提供支援导致起义失败。希腊政府终于明白了海军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指出“海军是希腊的必要武器,应只为战争而创建,并旨在取得胜利。” 同时希腊海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购买和建造军舰,并且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技术。而希腊国王乔治一世更是海军的最大靠山(他本是丹麦王子,但由于奥托一世不受希腊人民的欢迎而被推翻,他被希腊的国民议会看中并推举他为国王,不得不说欧洲的皇室历史是这世上最难懂的历史之一),在乔治一世的大力推动下,海军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和发展。1867年,希腊向英国订购了一艘小型的铁甲舰“乔治一世”号,该舰为中央铁甲堡式设计,排水量只有1,774吨(跟巡洋舰差不多),长61米,宽10米,吃水4.9米,航速12节,装备2门228毫米口径前膛炮,2门20磅后膛炮。此舰一直服役至1912年成为了训练舰,1915年退役报废。而在两年后,希腊在奥匈帝国的第里雅斯特技术工厂购入当时为智利海军建造的铁甲舰,并命名为“奥尔加女王”号,该舰比对当时奥匈帝国的“凯撒·马克斯”级铁甲舰进行设计,排水量2030吨,长89.7米,宽11.9米,吃水5.8米,航速10节。装备2门228毫米口径前膛炮,10门70磅后膛炮。该舰在1868年建造,1869年转卖给希腊并且服役。

乔治一世

“奥尔加女王”号

时间到了在1878年之后,由于俄土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希腊海军的需要,乔治一世决定在萨拉米斯地区建立了一个新的大型的海军基地,同时成立了新的海军学院。1884年希腊又派出大量的海军留学生前往法国进行学习和训练,并且在1885年向法国订购了“海德拉”级铁甲舰(共3艘),建造于1885年,1889年下水,1892年服役,排水量:4808吨,满载4885吨,长102米,宽15.8米,吃水5.5米,航速17节。装备3门270毫米口径炮,5门150毫米口径炮,4门86毫米口径炮,14门各式小口径速射炮,以及3具356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并且希腊在这段时间大量购入巡洋舰和鱼雷艇,尽力打造一支可以抗衡奥斯曼帝国海军的舰队。当时间来到1897年,克里特岛再次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这次希腊决定不再袖手旁观。1897年的2月,乔治王子率领一支希腊舰队抵达克里特岛海面,奉命对奥斯曼帝国的海上运输线进行骚扰,但遭到当时的英国、法国、德国、奥匈、俄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国际中队”的干预,而且这六大国警告乔治王子,希望希腊和奥斯曼之间维持和平,换言之就是要希腊不要干预克里特岛上的事情。虽然乔治王子表面答应并于次日率舰队离开,但是他依旧让陆军上校蒂莫伦·瓦索斯带领运载而来的希腊陆军两个营下船登陆,这就等于宣布了希腊不打算因列强的压力而退让。2月19日,双方爆发冲突,奥斯曼帝国一支4000人部队被希腊军队和克里特起义军击败,希腊和克里特的联军决定向克里特岛的首府进军,但是这次他们的行动遭到来自“国际中队”的袭击,六大国不仅要求“国际中队”提供海军火炮援助,还要求“国际中队”派出海军陆战队上岸协助奥斯曼帝国抵御希腊的进攻,结果形势逆转,希腊的军事力量基本在3月已经完全被消灭。而在希腊本土与奥斯曼帝国的边境接壤处,希腊皇储君士坦丁指挥着数万希腊部队,他们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出击,同时希腊海军也准备好对奥斯曼帝国的重要炮台要塞实施打击。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海军比希腊海军要强大,因此希腊海军除了在海岸线执行任务外,基本上都尽量留在母港,避免与奥斯曼海军相遇。3月24日,2600名希腊民兵越过希土边界进入奥斯曼帝国的马其顿,希望煽动当地人暴动让奥斯曼帝国的后方陷入混乱。结果,他们遭到奥斯曼军队的打击和包围,奥斯曼人甚至推进到希腊中部,但他们也非常克制,并不打算再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俄国也站出来进行调停,而奥斯曼也保证在谈判前不再进行新一轮的军事行动。谁知道在4月18日,希腊宣布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但结果可想而知,奥斯曼的军队已经在希腊境内,因此奥斯曼军队火速推进,希腊接连丢失几个重镇,直到希腊集结了4万部队加上2千名的意大利民兵才勉强挡住了奥斯曼的进攻。之后双方爆发零星冲突,直到9月20日,双方签署了和平条约,希腊被迫割让一小段边界地区和支付巨额赔偿。为了支付赔款,希腊只好向六大国举债,而它经济也受到了所谓的“国际监督”(其实就是确保希腊有能力偿还债务,没有能力就瓜分它的国有财产)。这对希腊队来说当然是一种屈辱,同时突显了该国为实现自己的民族抱负但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乔治王子

“海德拉”级

第一次希土战争

希腊海军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有太大的战绩,但是战争的失败,让希腊下定决心整军备武,希腊海军因此得到极大的扩充。在1907年,希腊海军总参谋部成立,帕维洛斯·科图里奥蒂斯少将出任第一位部长。1909年,从意大利订购了“乔治·阿弗罗夫”号装甲巡洋舰,该舰于1910年下水,1912年服役。排水量9,956吨,满载排水量10200吨,长140米,宽21米,吃水7.18米,航速23节。装备2门234毫米口径炮,4门190毫米口径炮,16门76毫米口径炮,4门47毫米口径炮和3具43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1910年,一支由英国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海军使团抵达,受邀帮助希腊海军进行组织培训。这次训练全程采用英国式的管理,组织和培训风格,尤其是在战略领域。不久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联盟(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黑山)对奥斯曼帝国宣战,而希腊海军在发奋图强后没有让希腊人民失望,在伊姆罗兹海战和蒙德罗斯海战当中大败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将爱琴海的制海权牢牢抓在手上。

帕维洛斯·科图里奥蒂斯少将

“乔治·阿弗罗夫”号装甲巡洋舰

巴尔干战争之后,希腊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就东爱琴海诸岛的主权争夺迅速升级。两国都进行了海军军备竞赛,希腊向美国购买了2艘前无畏舰“莱姆诺斯”号、“基尔基斯”号和防护巡洋舰“埃利”号(本是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向美国订购的训练巡洋舰“飞鸿”号),并分别向法国和德国各订购了一艘无畏舰,即“瓦西里夫斯·康斯坦丁诺斯”号和“萨拉米斯”号,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德的无畏舰建造工程都相继停止了。

“莱姆诺斯”号

“基尔基斯”号

防护巡洋舰“埃利”号

君士坦丁一世

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

而在一战期间,虽然希腊遵循中立路线,但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心中倾向协约国,而相反国王君士坦丁一世则比较认同德国。因首相和国王因观点不同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冲突,被希腊历史称为“ 国家分裂 ”。1916年11月,为了向雅典王室施压,协约国竟然对希腊进行了军事恫吓和没收了希腊的船只,直到1917年7月希腊决定帮助协约国对同盟国开战,协约国才解除了对希腊的威胁。随后,希腊海军参加了在爱琴海的协约国行动,以及参加了1919–1922年的第二次希土战争。此次战争再度以希腊失败而告终,而希腊此后进入了政治动荡时期,经济状况不佳,因此除了购置了一些驱逐舰和潜艇之外,海军没有收到任何新装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0)

相关推荐

  • 《大地震年签》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

    《大地震年签》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

  • 欧洲文明的缔造者-古希腊人

    欧洲文明的缔造者-古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一支古希腊人部落中的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等,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进入后,融合了佩拉斯吉等土著居民,在克里特岛建立克里特文明.在前8 ...

  •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三

    鸭绿江防线 9月16日凌晨,北洋舰队主力护送着4000余名淮军将士在鸭绿江口登陆朝鲜义州,准备增援平壤.这支部队是当时淮军的绝对主力铭军,统帅是记名提督刘盛休(刘盛休是刘铭传的族侄,在刘铭传.刘盛藻这 ...

  • 近代舰队简史––“福星”号炮舰

    "福星"号是"湄云"级炮舰的二号舰,排水量515吨,长51.8米,宽7.48米,吃水3.39米,航速9节.装备1门160毫米口径前膛主炮和4门100毫米口径前膛 ...

  • 近代舰队简史––“振威”号

    说起中国近代海军史,悲壮的场面是经常出现,如果说上回的"福星"舰是中法马江海战中最英勇的存在,那接下来介绍的这艘军舰就是代表当时整个中国海军最不屈的存在,它就是"湄云&q ...

  • 近代舰队简史–马江忠魂(一)

    前面为大家介绍了2艘在马江海战中表现非常英勇的军舰,因此决定在这里详细地说一说马江海战(虽然在以前介绍船政舰队的时候有所提及,但这次决定参考更多的资料,更为详细地为大家介绍马江海战的情况). 马江海战 ...

  • 近代舰队简史––“海圻”的一生

    甲午战败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北方的海防形成真空状态!为了尽快恢复北方的海防,清政府在1895年8月电令清朝驻德公使许景澄,让他在欧洲搜集外贸战舰的资料和设计方案.同年11月,许景澄便向清政府呈上 ...

  • 近代舰队简史——广东水师

    在介绍了几支外国舰队后,这次又回到了我国的近代舰队,这次介绍的主角来自我的故乡广东.而且基于近期美国在南海的一些言行举止(特别说中国对南海领土的声索是非法的),本人觉得很有必要讲一讲广东水师(又称粤洋 ...

  • 近代舰队简史—德国公海舰队:覆灭

    上回写到,德国海军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海军部队,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的死而正式打响.与德国陆军在大地上驰骋疆场不同,海军在战争初期一直留在母港,并没有出海与英国舰队一较长短 ...

  • 近代舰队简史—德国公海舰队:崛起

    上两回小弟大致介绍了中国近代两支重要的舰队,今天就来聊一聊外国近代的著名舰队.今天的主角是德国公海舰队,这支舰队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崛起,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轰然解体,它的成功与失败都为后来的各国海军发展 ...

  • 近代舰队简史-福建船政舰队

    上一回小弟简略写了北洋舰队的历史,这一回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上另一支比较重要的舰队-福建船政舰队.说到船政的舰队自然就离不开中国海军最重要的摇篮-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公元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