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写经 等目菩萨经权慧清净品第八 卷中

(0)

相关推荐

  • 学处|既然苦行非道 释迦牟尼佛为何还要苦行六年?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后.成佛之前,曾经六年苦行.这固然是为了顺应当时印度出家修道者多尚苦行的传统,通过自己的示现来彰明苦行非解脱之道.但除此之外,释尊还曾在一次说法中向舍利弗尊者谈起自己六年苦 ...

  • 达摩《破相论•净戒于心分第七》探玄(下)

    [原典] 诸恶消灭,名之为'断'.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他俱利,普济群生,名之为'度'. 故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故经云:'心垢则 ...

  • 唐-《安乐行》唐《等目菩萨》

    唐-楷书<安乐行> 唐<佛说等目菩萨经> 以上图片来源互联网

  • 敦煌等目菩萨经,小楷写出行书味儿!

    敦煌遗书 日藏  等目菩萨经中卷 吉备由利愿经 纸本大小 32.76*1200.56厘米 局部 (图片有压缩,原作超高清)

  • 唐 佛说等目菩萨经

    唐 佛说等目菩萨经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

    卷中·答聂文蔚   春闲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倦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欧阳崇一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周道通书 与 卷中·答陆原静书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话中品画,画中“评”话

    江南评弹和中国绘画,二者看似没什么关联,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 试问哪一首弹词背后没有充满意境的画面?哪一幅好画深处没有余音绕梁的回味? 在对话中品画,在画中听评话,这是"克勒门&quo ...

  • 慧福每日一禅——实证中观想与走神的区别

    慧福生命文化 昨天   因为我们把现在这个世界分为对立的心和物,那么这样在实证方面就分为:"觉知"和"不觉知"两种类型.  我们如果对外界的事情"不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