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3章》有子提出人际交往中哪些原则?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三 有子曰(1):"信近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
-
论语:信近于义(1—13)
<庄子∙盗跖>篇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男子尾生与他心爱的姑娘相约在桥下相会,姑娘迟迟未到,而天突降大雨致河水猛涨,尾生一直在桥下痴痴等待,信守诺言不肯离去,终于河水漫过头顶 ...
-
话礼仪/礼仪的原则
文/肖旭 在职业服务及日常生活之中,学习.应用礼仪,有必要在宏观上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礼仪原则.现列举四条: (一)平等尊重的原则 平等,是指以礼待人,礼尚往来,既不盛气凌人 ...
-
素说论语:学而篇(13)
学而第一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有老师说:"诺言在近道义时才可以践守.恭敬在近礼时才能避免遭受侮辱 ...
-
“人缘若好,一看便知”:人缘好的人,往往...
"人缘若好,一看便知":人缘好的人,往往有五个优点,值得深交."人缘若好,一看便知":人际交往,人缘好的人,往往有五个优点,值得深交,遇到了要珍惜. 优点一:懂 ...
-
【第161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13章》孔子欣赏《韶》乐的感受对我们有何启示?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13章>孔子欣赏<韶>乐的感受对我们有何启示? 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
-
【第53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3章》“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3章>"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何意?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 ...
-
【第418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13章》孔子因何痛责乡愿之败坏道德?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13章>孔子因何痛责乡愿之败坏道德? 17·13 子曰:"乡原(音yuàn),德之贼也." 所谓"乡原",专指一乡中那些貌似 ...
-
【第404期】音频学《论语·季氏篇第13章》“问一得三”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季氏篇第13章>"问一得三"是何意?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
-
【第318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14·13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 ...
-
【第342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
-
【第34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里的"怀"字 ...
-
【第34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14·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 这里的 ...
-
【第345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14·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意思是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