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照金往事》后记


黄堡文化研究 515期
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后记
和 谷
自幼在家乡,我常听祖辈们叙说北山照金闹红的故事,令人心生敬意。以种地为生的先人,也常吆骡子驮炭贩盐运瓷器,途经耀州、照金至甘肃省一带,沿途流传的照金革命故事乡人耳熟能详。识文断字后,我涉足文学写作多年,对家乡周边的史迹兴趣日渐浓厚,撰写一部反映照金革命根据地历史作品的念想常常浮上心头。

2013年11月与赵勃走访照金寺坪村老红军潘西顺老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与撰写过《人民英雄刘志丹》《开拓者的脚印》《李子洲》,在创作电视剧《铁市长》时,与友人钟平筹划《照金烽火》剧本之事。时至新世纪初,我又试图圆梦,却几经周折,没有起色。花甲之年,我重新踏勘照金旧地,访问当地贤达,搜集阅读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史志资料,梳理来龙去脉,几番补充修订,终成此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
我理解的纪实文学,素材必定来源于史实,但有别于历史研究者对史料的细部考证和材料罗列,写作上避免猜测、夸张、粉饰、矫情和大而无当的抽象阐述,只是运用真实生动的形象与情景、对白与内在语境及简洁的叙说,把事情讲明白。但是在本书写作时我还常常感到文思不逮,难以做到完美。

我在写作本书时,对繁复的事件和人物做了详略有致的处理,对不同版本的一些歧义之处做了相对合理的甄别。为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些篇章引用或借鉴了《习仲勋传》《王世泰回忆录》、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 · 从西北到东北》、周维仁《贾拓夫传》《吴岱峰回忆录》、张邦英《片断回忆《黄子文》、谭生彬《我和红二十六军》、中共西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惠子俊传略》、刘约三《照金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及南下的失败》、徐剑铭、冷梦、李丽玮《血沃高原·黄罗斌传记》及曾曦《北有照金》《李妙斋轶事》等叙述段落文本,因受行文风格限制,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深表敬意和谢意。
感谢对书稿史实提出更正修订意见的中央、省、市、区党史研究专家,对关心和支持此书写作和出版的有识之士致意。
2017年3月第三次修改于西安三爻




(图片来自网络)
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出版发行
6月17日,记者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获悉:叙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艰苦历程的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照金往事》2016年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7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8年5月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科研管理组安排专家3次审读通过后,近日出版发行。
《照金往事》作者系我省作家和谷。该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以专题故事的形式,叙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作品勾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革命者形象,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窗。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



和谷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出版
《照金往事》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作品勾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革命者形象,陈述了陕甘边革命者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全景式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陕甘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揭示了一代爱国民众为挽救民族危难的伟大精神力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窗。
《照金往事》2016年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7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8年5月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科研管理组安排专家三次审读,国家新闻出版署签发了同意安排书稿出版的文件。2019年1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来源:铜川日报 记者 原玉红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