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 ∣ 墓志源流与形制演变

(0)

相关推荐

  • 易氏源流之一唐代易开公高等级墓葬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江西瑞昌,始迁祖易优公十世裔(易开公十二世裔)易完(筦)公始修易氏谱.易筦(完),宋哲宗朝元祐二年觧元,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榜眼,以不附新法(王安石变法),当殿落簮花 ...

  • 【长阳碑刻】红六军参谋长李子骏天祖李艺墓碑

    相关文章: [长阳碑刻]傅家堰"遵示勒石"碑 [长阳碑刻]马鞍山董氏谱序照碑 [长阳碑刻]知县崔镇藩交通告示碑 [长阳碑刻]古城村八丈岩修路碑 [长阳碑刻]明万历十九年" ...

  • 程豫故居

    程豫故居位于高坝店弓箭街老街,目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豫故居目前已经破败,比较有价值的有故居门前的石旗杆及程豫夫妇合葬墓. 程豫故居 程豫故居占地约一亩左右,院中间铺有宽一米,长两米的青石条通道 ...

  • 墓志源流与形制演变

    关于墓志的起源, 历来众说纷纭. 该文对墓志起源与形制演变进行了全面解说~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风大兴,学者书家们竞相搜罗古代碑刻志石铜器甲金,大力研究金石之学.后来由于阮元.包世臣及康有为等人的大力 ...

  • 于明诠 | 墓志造像书法不在好看,而在耐看

    于明诠  1963年生,本名于明泉,别署于是乎等.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书协副主席,沧浪书社社员.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素及纸并用于书写,而竹木 ...

  • 于明诠 |艺术之花的生命基座—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艺术心解

    主讲人:于明诠 讲座时间:2021年5月10日19:00-21:30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办.书法系 讲座地点: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09(云南师范大学 ...

  • 于明诠的“自以为是”体书法,确实有点小脾气

    老夫不懂书法,更有眼不识泰山,对于同是山东老乡的于明诠除了膜拜就是佩服,看了于先生自己写的文章<艺术就是要有点"自以为是">,忽然醍醐灌顶,原来艺术也是可以走捷径的.中 ...

  • 中亚早期城址形制演变初论

    全文阅读 期城址形制演变初论---从青铜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 (本文电子版由<西域研究>编辑部提供 作者:陈晓露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 珍品琳琅论古今——中国古籍的起源与形制演变

    一. 中国古籍的起源 所谓古籍,最简明的诠释就是指中国古代的典籍.载籍.书籍.在书史研究者看来,不是有文字者皆成书.所谓书籍是指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扬主张等为目的,经过编纂或创作,书写. ...

  •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看好于明诠

    整理藏品,成规模存在的不太多,于明诠是其一. 于明诠能成何等样人物,怕是谁都不敢下结论吧? 不是失去信心,是市场这东西太魔性,没法驾驭. 当代"名家"被市场大面积淘汰或边缘化是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