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士诚兵败自尽

(0)

相关推荐

  • 投降元朝六年后,张士诚再次称王,这是怎么回事?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八月,张士诚在平江(今江苏苏州)自称吴王. 这是张士诚第二次称王,十年前他第一次称王.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率领盐民起义,不久,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 ...

  • 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张士诚

    一.率十八人起义,高邮称王 张士诚,小名九四,是泰州白驹场亭人.他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他们都以操舟运盐为生,同时也贩卖私盐. 张士诚家里虽然很穷,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可是他为人慷慨 ...

  • 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刘伯温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诚意伯刘伯温在青田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杰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还说汪广洋应该知道此事.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 ...

  • 得民心却失天下,深得民心的张士诚因何败于朱元璋之手?

    2020-10-21 14:47:54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十分强调得民心得天下的概念,然而历史却总是恰恰相反,自古以来真正得民心而得天下的很少见,更多的却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例如元末 ...

  • 历史故事——十八条扁担的张士诚起义

    1353 年春,江苏泰州盐贩子张士诚不满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联合 18 名同事举事.他们杀掉了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员和乡绅恶霸,将缴获的粮食和财物分给食不果腹的饥民,渐渐赢得了民心.不久后起义军攻占了泰 ...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与张士诚开始相互吞并

    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就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杨宪,本名杨毕,是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在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市)后,他投奔朱元璋.深得赏识居幕府.掌文书.朱元璋在给张士诚的信中写道:&qu ...

  • 成则为陵,败则野坟——陈友谅墓、张士诚墓、明孝陵散记

    成则为陵,败则野坟--陈友谅墓.张士诚墓.明孝陵散记 原创2021-07-05 18:18·土圣叹 君向长安城外看,遍山遍野帝王陵. 中国的王陵,多在北地,位于江南的,则屈指可数,其中最为彰著宏大者,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二十一)朱元璋兼并张士诚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天下就进入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无论实力上.还是组织结构上,抑或是士气上,朱元璋对其它实力派,都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换而言之,只要是单挑,朱元璋打哪个对手,也是毫无悬念的必胜. 现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九)进退失据中的张士诚

    朱元璋第一次大败陈友谅后,江南各大实力派之间,渐渐进入了均势. 进入均势,就意味着各大实力派,只能暂时安于现状了.   处于陈友谅的角度,他缺乏了继续扩张了机会. 你让陈友谅继续攻打朱元璋,陈友谅实在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一)张士诚闪亮登场

    1353年正月,张士诚领着17个金牌小弟(其中三个人是他弟弟),正式宣布起义了. 一经宣布起义,他们就开始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然后号召当地百姓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很快就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 张士诚绝 ...

  • 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是如何盛极而衰,败于朱元璋的?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 ),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 ...

  • 得民心者得天下,张士诚深得民心,为何却败给了朱元璋?

    <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得民心的诸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获胜的几率要更大些.但为何在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