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七)

(0)

相关推荐

  • 阮籍连醉六十天逃避司马昭结亲招揽

    在南京43中校园内,建有东晋学子为纪念先贤阮籍所立的衣冠冢.这个衣冠冢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其中有墓冢还有墓碑.阮籍,亦是与李白齐名的著名诗人.辞赋大家,虽已离世却给后人留下很多轶事典故. 阮籍堪称文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一):“魏晋风流”是何物?

    <世说新语>是我最喜爱的一部书,读了不知多少遍.每次读罢,都觉清风拂面,齿颊留香.每则小品文或发人深思,或文辞隽永,或写人笔法高超.其中士人.将相.君王谈吐气度均卓尔不凡,清新可喜,似要跃 ...

  • 含羞倚醉不成歌,看朱成碧心迷乱:清代“父子争风吃醋案”原委

    清代,京师有个妙龄绝色.名噪一时的戏子卢京,本名京儿.浙江秀水县的举人某甲,在京等候选用,偶然见过卢京后,满心欢喜,倾慕不已,常常流连不去.某甲家境极为贫困,囊空如洗,出不起缠头费(客人赠伶人戏子的锦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二)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quo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一)

    "岳父"原来是敬称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称呼岳父为爸爸了,似乎喊"岳父"显得疏远,只有称呼岳父为爸爸才能显得更加尊敬,更加亲切,更加和妻子一心一意.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

        "慈母"曾是伤心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在华语圈中家喻户晓.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九)

        孔融小时了了,被讥"大未必佳" 在电视上,曾听证券分析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小规模的投资组合能够取得这样成就,最多也不过应了'小时了了'这句话!"从当时的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八)

    公道在人心,张俭望门投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终前留在狱中的绝笔<狱中题壁>.以气势而论,这首诗在中国近现代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五)

    陈世美不是负心郎 在后人的心目里,陈世美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幸负心的男人. 陈世美的形象是通过传统戏曲<铡美案>而广为人知的.在该剧中,陈世美欺君罔上,抛父弃母,杀妻灭子,最终为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四)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那么,这里的&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三)

    岂可随便就出家 时下热播的一些电视剧中,看破红尘的男主人公往往即兴宣布自己皈依佛门,之后就退出江湖,从此不再介入是非恩怨,在青灯古佛之下了却余生. 其实,在古代,出家哪有如此容易? 在古代要皈依佛门, ...

  • 中国人最易误解六大文史常识

    来源:腾讯网 读历史要别具只眼,平时多读经典.多加思考,才能避免对文史常识的误解. "家父""令尊"是两个人 "家父"与"令尊&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