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九)
相关推荐
-
亡命之徒:公元六世纪的丧乱与流离
中国历史由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分裂走向隋唐统一的过程并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的结局恐怕当时的南朝人和北朝人也想象不到. 南方,当梁武帝萧衍结束了短命的南齐,很顺利地过渡到了梁朝,礼乐衣冠繁盛.梁武帝虽然笃 ...
-
流水春旗庾兰成
文 / 一湖 庾兰成,就是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文学家. 张爱玲曾写过喜欢庾信的诗赋,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民国女子张爱玲>时用过一段庾信的赋:"树里 ...
-
滚滚长江东逝水(八)
文/沉吟先生 公元479年,兰陵萧氏萧道成代宋自立,是为萧齐:23年后,萧衍夺位,是为梁武帝:公元557年,陈霸先灭梁建陈,梁亡. 短短百年间,南朝宋.齐.梁.陈,历四朝. 梁武帝萧衍是个活宝 ...
-
庾信:从未想过千古留名,只想回归故里
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诗里多次评价庾信,"清新庾开府(庾信)"(<春日忆李白>),还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也 ...
-
哀江南赋并序
庾信[南北朝]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二)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quo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一)
"岳父"原来是敬称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称呼岳父为爸爸了,似乎喊"岳父"显得疏远,只有称呼岳父为爸爸才能显得更加尊敬,更加亲切,更加和妻子一心一意.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十)
"慈母"曾是伤心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在华语圈中家喻户晓.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八)
公道在人心,张俭望门投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终前留在狱中的绝笔<狱中题壁>.以气势而论,这首诗在中国近现代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七)
感情深,梁鸿孟光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是很常见的成语."举案齐眉"自不必说,"相敬如宾"有时候人们还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五)
陈世美不是负心郎 在后人的心目里,陈世美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幸负心的男人. 陈世美的形象是通过传统戏曲<铡美案>而广为人知的.在该剧中,陈世美欺君罔上,抛父弃母,杀妻灭子,最终为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四)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那么,这里的& ...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三)
岂可随便就出家 时下热播的一些电视剧中,看破红尘的男主人公往往即兴宣布自己皈依佛门,之后就退出江湖,从此不再介入是非恩怨,在青灯古佛之下了却余生. 其实,在古代,出家哪有如此容易? 在古代要皈依佛门, ...
-
中国人最易误解六大文史常识
来源:腾讯网 读历史要别具只眼,平时多读经典.多加思考,才能避免对文史常识的误解. "家父""令尊"是两个人 "家父"与"令尊&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