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 跟没时间一回事儿

时间有极大的弹性,多就是少,少就是多。
放任自流,真的可以枯坐到天明,一个字都不写。
如果创造和评价的声音,在脑子里同时出现,就像开车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车子能跑起来吗?
如果只有半小时,紧迫感带来的压力,迅速将构思变成文字,好处是没有自我挑剔的时间。如果有两个小时,不切实际的想法出现,完美主义思想抬头,光是构思主题和题目就花掉半个小时,想一个否一个,左右犯难,举棋不定。
最近整体节奏有点乱,紧张到松弛朝夕之间,松弛到紧张非一日之功。习惯的力量很强大,当你习惯自律的时候,它是好朋友;当你习惯松懈的时候,它就是老顽固。
早起对我来说,很少成为压力。身体连续得不到充分休息,闹钟响起的瞬间,怔怔的坐在哪里,脑子里有个声音跳出来,“你不是一直无法理解早起的痛苦吗”,现在的你是否能明白?
做事要功利,听起来跟某种价值观相悖;一定要珍惜时间,听起来就特别主流。若仔细思考,二者本质相同。
正因为时间有限,容不得浪费一分一毫,所以做事要极度功利,没用的事情少做或者不做。换个说法就是功利主义,好听一点叫做目标感集中。
阅读这件事尤其如此,一本书好不好,适不适合你,很快就能体会。往往我们心存敬畏,别人都说这本书是经典,别人都说这本书非常好,为啥我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有问题,一定有哪里不对。
书本要为我所用,千万不能搞反了。好书那么多,没必要跟哪一本死磕,大可以绕着走,遵从内心的感觉。
每本书都是一位朋友,闲聊几句,话不投机不必强求,转回头来再续前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不会去做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情,或者不会选择那些真正想要的事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