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四·阴脱 阳脱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5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段,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理论阐释] [理论阐释] 1.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这句话是讲的大道 ...

  • 搏而勿沉

    ​搏而勿沉: 搏而勿浮 命曰一阳 再看三阴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 写了个(中)在太阴之上 写了个其冲在下 然后在那个"下"的 更下方写了一个"冲&q ...

  • 阴阳各半话春分

    今天2020年3月20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很重要很特殊的节气--春分!"春分至,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说它特殊,源于其与"秋分"相应,每年只有这两日 ...

  • 阳则仙、纯阴则鬼,专治阳虚的“天魂汤”!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 ...

  • 《维生堂录趣》之我拿什么拯救你啊!回笼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的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它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广无比.黎明,在自然界,从地球人的角度来说,太阳将升之时:在人体来说,阳气也处于升发之时.即起,一个即,立即 ...

  • 王四进经方讲座-82-劳伤解:阴虚阳虚;吴茱萸汤证;阴脱阳脱;精、神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四圣心源》阴脱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目者,阳神所发.阳根 ...

  • 《四圣心源》:卷四·血瘀 血 脱

    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 ...

  • 《四圣心源》阳脱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脱阳者,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 ...

  • 阴虚,阳虚,阴脱,阳脱——黄元御(地魄汤、天魂汤、乌肝汤、兔髓汤)

    阴阳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 ...

  •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 ...

  • 《四圣心源》:卷四·8吐血便血

    吐血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 ...

  • 《四圣心源》:卷四·7衄血

    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

  • 《四圣心源》:卷四·6血瘀血脱

    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