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中那些所谓的高级交易是怎么做交易的?

首先交易系统是什么?

交易系统这个名词,是11年前后开始流行的,但交易系统真的是“圣杯”?

一部分人依赖于自己的“感觉和习惯”做交易,亏的一塌糊涂,把亏损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有交易系统,所以无法摆脱情绪化的影响,在他们的眼里,交易系统=规则+纪律

另一部分人,却说自己有了交易系统,但就是管不住手,不敢跟着系统执行,总是不能信任自己的系统把错误归结于自身的怀疑和冲动,在他们的眼里,交易系统=心态+机械

然后一夜之间,突然人人都需要“交易系统”了,都认为自己的人脑是电脑,不去提高逻辑思维,不去学习专业知识,不学着去理解市场,复盘归纳概率优势,转而去寻找XX神奇程序,觉得只要安装了程序,自己也能复制别人的成功,这不是很扯淡的事情???

试问,谁能用数千数万个字,概括自己的所知所学? 如果真的有人能概括,并且有效复制,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华尔街吃香喝辣?

而且在19世纪、20世纪,没有“交易系统”的那个年代,交易者是通过什么交易的? 你见过有几个成名的交易者吹捧自己的“交易系统”?

所以真正的事实,交易系统的本身,只不过是自身思想和逻辑的抽象概括,一个归类市场走势的框架而已,它不是外在的“规章制度” 而是一个主导你认知的“思维体系”“行为模式”的决策模型。

没有交易员怀揣几个系统,跟左青龙右白虎似的,震荡拿震荡系统,趋势拿趋势系统,你当市场是他家开的。

交易员所拥有的只有自己,他的思维模式构成了他的行为模式,这是唯一的准则读懂市场的工具。

一个没有思想和信仰的人,注定是一个亏货,和系统无关。

花一秒钟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他们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关于交易工作内容

比如我来说,大部分时间会这么过

上午

浏览一下隔夜财经新闻,关注一下日内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经济数据,这过程吃点东西听点音乐,半小时一小时不等,作为技术面交易者,主要是考虑有没有什么会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事件,需要提前了结仓位规避。

然后浏览一下走势,看看有没有进场的必要性,趋势发展到什么阶段,确定需要关注的品种,然后开始写交易计划,一般我会分三个状态去列举。

1、方向不明朗,但走到节点需关注的。(突破等即时信号)

2、决定介入,但需要等到信号确认的。(预估点位/等信号确立)

3、计划延续,仓位增减,止损调动之类的。

一般这些做完,上午也就优哉游哉的过去了,这些盘前功夫,收集信息,了解资讯,思考一些日内交易的路径框架。

下午

我交易频率不高,主做外汇市场,以波段和中线为主。

一般计划制定后,没事扫一眼价格等待进场就好,下午一般会忙点生意上的事情,或者去健身。

晚上

该进场的按计划进场,该调整止损止盈的按计划调整,晚上数活跃时间段,要盯盘的。

但也不是集中注意力的盯盘,电脑前面坐一会,观察一下报价,写写公号文章。

现在倒是不怎么复盘了,因为对我帮助意义不大了,再者刷刷公号写篇文章,本身也是复盘的一种方式。

但还是推荐大家做一些复盘,复盘不用太过于精细,要把握其中的主线,比如:

  1. 短期趋势复盘,当日交易计划和实际走势的对比。

  2. 阶段走势复盘,自己的交易思路有没有偏离市场的趋势,整体计划思路需不需要做出细节修正

  3. 执行情况的复盘,执行有没有脱节, 其他什么是把握归纳的“经验” 什么是市场随机出现的不可控的“因素”

  4. 对自身状态打个分,有没有情绪化的问题,剖析反省一下。

  5. 末尾写点感悟总结,自我吹捧一下 或者 自我打脸。

然后浓缩一下全文,想一个金句概括一下,弄到思维导图/笔记本上留念,以备自己抽风型深刻反思,有必要的话配个走势截图。


最后,交易计划是一个预案,它是一个对自己的执行承诺,也是一个让你理性思考的习惯。

而复盘总结则是一个剖析自我的时间,以理性的角度去衡量得失,才不会被盈亏情绪所迷惑。

“功夫在诗外” 一半脑子用来思考市场,做出理性计划, 一半脑子用来反思自己,复盘得失。

我是 庙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