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了长效降压药下午血压还居高不下170以上?

长效降压药比普通降压药相比,作用时间延长,能更持久的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损害,长效作用的机制分为两种情况

1药物的半衰期长

代表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非洛地平,ARB类药物也就是各种沙坦类药物中的替米沙坦,。ACEI类药物也就是各种普利类药物中的培哚普利。如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其消除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也就是说,服药后经过35-50小时,血药浓度才下降一半,一天之内药物的血药浓度几乎都可以维持在很高的范围之内。这些长半衰期的药物也有缺点,就是起效时间比较慢,如氨氯地平口服后12小时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一般都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才达到稳态浓度,也就是说规律服药大约1周左右,血液中药物浓度才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在最初服药期间由于药物还没有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因此降压作用就不太稳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这种情况下不要着急,经过1周或2周左右的时间,只要规律服药,最好是每天早上的固定时间服药,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就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发挥持续而恒定的降压作用。再比如替米沙坦,最佳降压作用出现在服药后4-8周。因此血压控制不佳,不要急于调整剂量,要根据所服用药物的种类,起效时间以及作用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时间点。

2缓控释制剂

通过特殊制剂工艺将药物制成缓释制剂以及控释制剂,通过延缓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这样也可以起到长效降压的目的。临床上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等,都是这样的产品。相对来说,控释制剂要比缓释制剂作用时间更长,血药浓度更恒定,药物的峰谷曲线更平缓,血药浓度波动更小,降压更平稳。但是这类产品对制剂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不同厂家,不同的制剂工艺,都会导致缓控释制剂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质量低劣的产品不能达到很好的缓控释作用,也就不能发挥长效作用,反而可能会因为药物突释而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建议选择知名品牌药企生产的质量可靠的缓控释产品。

除去药物的因素,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前提下,血压控制如何还与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有关,对于收缩压在160_17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的高血压患者,属于2级高血压,如果单药治疗1-2周后未达标,应采取联合降压的策略。也就是说,这个水平的高血压,单一品种的长效制剂已经不能控制血压了,需要联合其他品种的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