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这么“火”:落寞的火电及火电装备企业如何转型
相关推荐
-
刘科院士专业分析:碳中和认识的六大误区 很多经济学家都搞错了
信息来源:轻烃吧 近日,国际知名的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做了题为"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的精彩演讲,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以下内容 ...
-
低碳化已成电力行业发展刚性约束 上市电企青睐低碳清洁能源
摘要 [低碳化已成电力行业发展刚性约束 上市电企青睐低碳清洁能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电力行业共有7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26家为火电公司,其余为水电.新能源等发电公司.& ...
-
对电力系统“碳达峰”的两种不同认识
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含装机和发电量)以及未来用电增长,决定了电力系统对我国实现减碳国际承诺至关重要. 认识指导行动.如何理解和把握电力系统"碳达峰",直接影响人们理解我国未来 ...
-
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116亿吨的峰值
2060年碳中和,是中国融入新时期全球产业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决策,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能源增量的主力军,能耗"双控" ...
-
[首藏作品](6419)科技助力 吉林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
科技助力 吉林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本报记者 杨 仑4月的白城,春风扑面.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东部,昔日八百里瀚海上,成片风机迎风矗立,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四 ...
-
“碳中和”来了,石化行业准备好了吗?
2020年媒体谈论"碳中和"的次数越来越多,不过啊,对于这个"碳中和"的概念,目前为止还是不清楚.广泛来说,"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
能源 |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之中外碳排放结构20201221
从能源角度看,中国90%碳排放来自煤炭,2017年国内碳排放总量近100亿吨,用煤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89.48亿吨,汽油.柴油及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碳排放共计9.61亿吨. 来源:新兴产业观察者 火力发电 ...
-
观点|刘科院士:碳中和的六大误区
碳达峰中和 2021-08-06 7月15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深圳"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做"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 ...
-
人大环境学教授李岩:中国的减排对全球气候变暖来说意义非凡
我国已经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减排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重大,即使付出经济代价,也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碳"耗用得多,导致地 ...
-
关于碳中和的六个误区
北极星售电网讯:(本文系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博研商学院.深圳企联等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第四期内容,7月15日上午,刘科院士围绕"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qu ...
-
【碳中和】“五大发电集团”的碳中和之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五大发电集团都先后提出了时间表及完成目标,并开始逐步推进. 其中,四家电力集团--国家电投,华电,大唐和国家能源集团,都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作出了早于国家计划的碳达峰承诺 ...
-
专家讲坛 | “碳中和”数据中心:概念、特征与实现路径
"碳中和"数据中心:概念.特征与实现路径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永泽 张诗雨 朱雨萌 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绿色.低碳.可持续已成为世界 ...
-
详解 | 国家电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点评
核心要点 日前,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路径研究和实施方案. 能源消耗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电力行 ...
-
百亿碳排放费!火电巨头如何应对?
全国性碳市场大概率明年投入运营,这让各大发电集团都感受到了压力. 建立碳市场,目的是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013年以来,中国相继在深圳.北京等地建立了八个区域碳市场,全国碳市场预计明年开始运 ...
-
华泰证券:全国碳权交易正式落地,增厚新能源发电利润,火电不必过度悲观
华泰证券指出,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1年2月1日起施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即将上线,碳排放配额将逐步从免费分配过渡至有偿分配,并可通过公开竞价.协议 ...
-
【内附音频】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全文语音如下 摘 要:自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电力行业的发展路径广受关注与热议,为结合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与安全需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从碳达 ...
-
您有一件来自“陆上三峡”的快递,请查收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那你听说过"陆上风光三峡"吗? 吉林省提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 利用其丰富的新能源资源, 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 装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