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之中外碳排放结构20201221
相关推荐
-
“碳中和”来了,石化行业准备好了吗?
2020年媒体谈论"碳中和"的次数越来越多,不过啊,对于这个"碳中和"的概念,目前为止还是不清楚.广泛来说,"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
【碳中和专题系列】碳中和3条技术路线深度解读,挖出2主线5赛道,9家龙头获益(名单) 本文原载于微信...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概念爱好者 前言: 今天市场上除了顺周期的资源股之外,半导体和碳中和是两大热点,其中关于「碳中和」,有不少乡亲希望我整理下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前期说「碳中和」炒的是清洁能源,最近又 ...
-
资讯丨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系统50年内将全面实现净零排放
10月28日,国际能源署(IEA)在京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展望>).该报告经过对800余个减排技术的深度分析,并基于设施转型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两方面,形 ...
-
全球电力行业碳强度概况
北极星售电网讯:随着电力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增长,世界经济的电气化正在将电力转化为未来的"燃料".同时,电力行业又是全球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电力行 ...
-
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 葛建纲 王国灿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全球范围的系统性社会大变革. 今年8月25日是中国低碳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是今年的主题.众所周知,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企 ...
-
什么是碳中和,如何实现?
来源:能谱网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
对电力系统“碳达峰”的两种不同认识
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含装机和发电量)以及未来用电增长,决定了电力系统对我国实现减碳国际承诺至关重要. 认识指导行动.如何理解和把握电力系统"碳达峰",直接影响人们理解我国未来 ...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强烈推荐)
一.全球排放趋势 在连续两年增长后,2019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吨(Gt)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的作用不断扩大.燃料从煤炭转向天然气以及核电(生产增 ...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气化对钢铁行业影响的研究
- 广告 - 在这里,读懂全球钢铁 1 电气化内涵及意义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国向全世界郑重承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目标,在此背景 ...
-
碳中和概念,炒的是什么?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表态,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已就碳中和达成共识 ...
-
工业制造“碳中和”,有戏?
电力系统革命是实现碳中和关键环节 " 作者 | 何思思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30年碳达峰 2060年碳中和" --这是2021年国家重点任务之一. " ...
-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中英文双版本发布!17万字300页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与能源基金会联合发布<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研究报告. 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探讨了转型如何符合中国更广泛的发展目标,如增 ...
-
【内附音频】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全文语音如下 摘 要:自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电力行业的发展路径广受关注与热议,为结合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与安全需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从碳达 ...
-
安庆衡:碳中和固然重要,但首先我们要实现碳达峰
■ 安庆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导读: 全球减碳行动之下,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汽车产业正形成动力技术多元化.多技术路线共存的发展格局.如 ...
-
“十四五”电力行业仍是碳市场“主角”
北极星售电网讯:核心阅读 "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的建立要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并施以相应配套政策和金融措施.全国碳市场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减排政策工具,碳价过低或者较高都不能实现成本 ...
-
碳中和|全球温室气体细分行业排放分布,能源使用占73%
全球温室气体细分行业排放分布,能源使用占73%碳达峰中和 2021-05-08为了防止严重的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灾难,我们需要迅速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排放500亿吨温室气体[按二 ...
-
“碳”个究竟——关于碳排放的几个小问题
一. 碳排放单位是什么 碳排放多少一般用吨二氧化碳当量来衡量,为什么呢?实际上,温室气体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