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用了道家智慧就能通顺地看懂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是近代维新派和新法家的主要代表,而且还是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士绅家庭,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十七岁那年就中过举人,据《梁启超年谱》等资料介绍,梁启超自欧洲回国至去世前的几年中,还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并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在此期间,梁启超的讲学内容包括了诸子百家、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佛学史、儒家哲学、中国文学等等。
梁启超一生著述颇丰,他的作品总集《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多达1000多万字数。
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文人学者,却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
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我敢说他能和中国文字同其运命。就中如《碧城》三首的第一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使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那么,为什么连梁启超这样的文人学者,都会对李商隐的这首诗,感到困惑难解呢?
个中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就如同两个中学生,都学过数学的基本知识,当他俩面对同一道从未做过的考试题时,一个学生能很快地做出来,另一个学生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这就是智慧,对于具有同等基础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有了智慧就能够恰当适宜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开题目,反之就是想破了头都做不出来。
对于梁启超来说,肯定不会缺乏古代汉语的专业知识,唯一缺乏的就是智慧!
智慧,就是道家文化的立足之本,更是道家的强项,道家文化能够开宗立派并传承至今,能够经得起各种碰撞和冲击,凭着就是这门智慧之学。
道家文化的智慧其实很简单,就是先要认识到在宇宙天地的前面,还有一个“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的道,这个道是先天的,是存在于天地之前、宇宙之外的,是虚无缥缈、寂廖恍惚的,而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都是道所生的,所以道家文化就把道总结为:道本身的形体是虚无缥缈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
如果,我们能够抛开自我的情绪和私欲,抛开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摘掉一切有色眼镜,从而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道一样的虚无空灵,这样就能够让道的生生不息,在我们的心灵中产生作用,就能让我们获得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像优秀的中学生一样解开题目,有了智慧就能看懂连梁启超都看不懂的唐诗,有了智慧就能在生活中恰当适宜地做好一切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抛开自我的一切,来看看李商隐的《碧城》诗第一首,到底说了些什么?
有些文人学者,一看到碧城这两个字,就拼命想知道碧城到底是什么,于是找资料,查古籍,或者仅凭主观猜测就认为碧城一定是什么,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就是,只要知道了碧城是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城邑,而且是以碧蓝这种颜色来命名的就可以了,至于别的可以暂时不管。
碧城十二曲阑干,就是指碧城有十二条弯来弯去的阑干,或者指碧城的阑干有十二个弯,因为曲阑干一般都出现在花园亭榭等优雅的地方,所以这句诗就表示碧城是个十分优雅的地方。
犀辟尘埃,可不是指女道士华贵高雅,而是指犀牛的角能够辟除尘埃,《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玉辟寒,表示玉石具有辟除寒冷的功能。
犀辟尘埃玉辟寒,就是指碧城中的人身上,都佩带着辟尘的犀牛角和辟寒的玉石,表示碧城中的人都很高雅。
阆苑,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阆苑有书多附鹤,就是指阆苑的神仙都是用仙鹤来传递书信的,表示神仙的生活很自在、很超脱。
女床和鸾,显然就是《山海经》中的女床山和鸾凤,《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虽然《山海经》里的女床山上是有凤凰的,但对于诗人李商隐来说,女床山还不是仙山,所以女床山上是不会有凤凰的,这就是“女床无树不栖鸾”。
综合这四句诗,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这里讲的是神仙的事情,那就可以根据《太平御览》所引道家的《上清经》:“元始天尊居紫云之胭,碧霞为城。”原来,碧城就是神仙居住的城邑,这个地方是非常优雅的,神仙的日子也是非常的高雅、自在、超脱。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混天说认为,大地是浮在大海中的一块泥土,日月星辰都是从东方的海上升起,并绕着大地由东向西的旋转,在西方的海中沉入海底之后,经过旋转又从东方的海上升起。
在凡夫俗子看来,星星沉入海底的地方,那是无比遥远的天边,但是在碧城阆苑的神仙看来,通过窗户就能看见星星正在沉入海底,这就是“星沉海底当窗见”。
同样的道理,大地上江河的源头,在中国的古人看来,也是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在神仙的眼里,观看雨下在江河的源头,如同只隔了一个座位的距离一样,这就是“雨过河源隔座看”。
晓珠,就是看起来很明亮的珠子,而不是很刺眼的珠子,那当然指的是月亮,月亮在凡人看来,无疑是在遥远的天上,但是在神仙看来,月亮就像在眼前面对面一样。
对于居住在碧城的神仙来说,如果月亮定在天上不动的话,那是不是就如同整天面对着一个水晶盘了?这就是“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通过以上分析,这首诗的意思就很简单明白了,无非是说神仙居住的地方很优雅,神仙的日子又高雅又自在又超脱,凡夫俗子所遥不可及的地方,在神仙看来就在眼前,神仙能够随意地观看“星沉海底”和“雨过河源”,还能跟皎皎明月面对面,这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啊!这就是李商隐《碧城》诗第一首的全部意思。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碧城、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鹤、鸾、星沉海底、雨过河源、晓珠、水晶盘等超凡脱俗的词句,营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
这是一首多么简单明白的诗啊!而梁启超居然会看不懂,这才是真正让人看不懂、想不通的地方!
其实,这正是有没有道家智慧的区别,只要学会了道家文化的智慧之术,看李商隐的诗就是这么简单明了;若是没有道家的智慧,不管你是梁启超还是张启超,都只能自叹“我理会不着”、“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如果有人学习了《道德经》、《阴符经》等道家文化的经典,却还不能简单明了地读懂李商隐等人的唐诗宋词,那就真该反思自已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是不是正确了!如果有人实修了道家文化的境界,却还不能抛开自我,甚至连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都没有,也该反思自己的修行是不是正确了!
欲知李商隐《碧城》诗的第二首和第三首是什么意思,就让我们继续用道家文化的智慧来解读。
从南怀瑾对宋徽宗三首诗的评论,分别看南怀瑾和宋徽宗各自的修为
用老子的智慧来读解《重过圣女祠》,就是跟别人的不一样
领悟佛门傅大士解《道德经》的偈诗,以达到心包宇宙的境界
利用诗词产生动态的意境,比静态的意境更加能够扩大心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