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经》色彩朱墨初考
朱墨,一般指的是.用朱砂制成的墨。用于书籍的批点或编撰,以便省览,呈红色。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墨谱二》:“造朱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梣皮水煮胶,清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干湿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石。”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鲁迅 《赠画师》诗:“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儒林外史.第二○回》:“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按照上述古籍记载的只是朱墨的制作方法,其原料是主要是朱砂。

那么,朱墨色就是朱墨的颜色吗?笔者想,大多数人都会是这样认为的。几乎不会有反对的意见。
清·邹一桂《洋菊谱》:朱墨色,心圆小而黄。长筒,末如匙。花大如轮,叶尖长带赤色,梗粗。
上面一段文字,记载的是一种外来的菊花的颜色,但是怎么样的?无从猜测。
近读清末的一本手抄本《布经》,里面对朱墨染色使用的染料是:
朱墨 川倍四斤、青矾五斤
川倍,即四川产的五倍子,青矾即皂矾。以染家看来,这个配伍染出的颜色必然是黑色无疑。与前面朱砂制作出来的朱墨颜色是绝无相同之处。朱砂制作的是朱红色,川倍加青矾染出的是黑色。
将《布经》里的斤两换成现代的是染一米布,约需川倍78克,青矾98克。媒染剂青矾比染料川倍还多25%。这种配比也是不多见的。
《布经》中这种方法染出的棉布颜色是黑中带紫光。

如果这个结果列入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话,那就只能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颜色:一个朱红,一个墨紫,且同名。
《布经》的作者所在的染坊,属于民间染坊也是没有异议的。黑色的朱墨色恐只能算一家之言,但作为《布经》色彩是唯一的。
这里考证的依据仅仅是《布经》的记载结果,与大多数人公认的朱红的朱墨色非同一种。从材料到颜色都截然不同。
仅仅是实际染色结果记录。
染匠黄荣华
辛丑年夏初稿于京郊宋庄国染馆
本文是作者正在撰写的《布经色彩考》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谢绝转载!
欲要学习传统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8月中旬在国染馆举办的《传统植物染色专业研修班》第37期班。
十人小班教学,八月班已开始报名,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