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研究肝癌60年,90岁院士分享3个“秘诀”,肝不好的人要牢记

肝脏肩负着解毒、合成胆汁、凝血因子等,每天需要完成上千种化学反应,对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的肝病患者已经将近4亿人次,仅仅我国,就占据了将近半数以上,这也表明在肝病的防治工作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国中科院汤钊猷院士,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自毕业以后就致力于肝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中,可以说是我国肝病研究的“奠基人”。

采访中,汤老曾针对肝病多发做出分析,并分享了三个“秘诀”,对于肝脏不好的人,需要牢记。

秘诀1、3种常见食物,吃太多,或会伤肝

肝病的形成与国民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百病从口入”,不想肝脏受到损伤,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饮食。

※长时间泡发的菌类

生活中常见的木耳、银耳都属于菌类,这些食物中营养物质极为丰富,深受大众喜爱。

可菌类在食用之前,大多需要泡发,若是泡发时间过久,其内部就会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黄曲霉毒素。

若是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菌类,就会使肝脏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出现病变,严重甚至会引发肝癌。

※高脂肪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养成了胡吃海喝的陋习,对肉类更是情有独钟,例如红烧肉、东坡肉、酱肘子等。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脂肪,若是食用过多,或会影响到肝脏健康。

脂肪是供给细胞和肌肉能量的主要来源,身体活动就会消耗掉脂肪,可若是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就会造成脂肪大量堆积。

过多的脂肪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同时影响到肝脏功能,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肝脏病变。

※零食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是追剧还是无聊时,都喜欢吃一些零食,可有些零食卫生达不到标准,且内部添加了众多的防腐剂。

若是长期食用,就会导致体内的毒素含量过多,致使肝脏受损,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危害到肝脏健康。

秘诀二、发现肝病早期端倪,尽早就医检查

肝脏内部没有痛感神经,这就导致肝病很难被发现,同时,肝病病症不具备特异性,很容易让人误判,因此,当身体出现以下异常时,应尽早检查肝功能,切莫大意。

◆身体出现易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机制出现异常;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胆汁不能被肝脏及时合成,造成肠胃中食物不能被及时分解;

◆面色、巩膜发黄——体内的胆红素不能被肝脏及时的代谢,导致这种黄色物质在面部和巩膜沉淀;

◆身体频繁乏力,精神不振——胆碱酯酶合成不足,造成肌肉和神经沟通出现障碍,引起乏力现象;

◆肝脏区域出现痛感——肝内出现肿瘤,牵扯或侵犯到周围脏器,引起痛感;

秘诀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肝脏有益

●作息规律

在夜间入睡后,大量的血液会回流至肝脏,为肝脏供给充足的能量,来完成代谢、合成、解毒等工作。

若是经常熬夜,就会造成肝功能不足,出现大量毒素堆积、内分泌紊乱的情况,此时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为了肝脏健康,平时最好在夜间的十点左右进入睡眠状态,时长控制在7~8小时为佳。

●勤喝水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600ml左右,而充足的水分,可以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加快毒素的排泄。

喝水觉得寡淡,可以选择在水杯中加入对肝脏有益的食材。

云台冰菊中微量元素丰富,其中就包括菊甙、氨基酸、类黄酮。

菊甙具有促进分解的作用,多补充,可以加快体内的脂肪分解速度,避免脂肪在肝内堆积,影响肝功能;

氨基酸则能提升高脂的代谢效率,加速体内毒素、杂质的代谢,以免肝脏受损;

类黄酮能使肝脏细胞活性得到增强,加快物质的合成,同时,促进受损肝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杯中常泡云台冰菊,可为身体及时补充以上三种元素。

●定期检查肝功能

作为医生的汤院士,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出现过肝癌病症,而他自己也非常注意身体健康,平时也会做定期的肝脏检查。

这样不仅能至关的看到肝脏的健康状况,若是肝脏病变还能尽早的发现,积极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肝病的持续恶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