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武康大楼
武康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这条路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其中就包括多次出现在电影、明信片和网红街拍中的武康大楼。大楼下五条马路相交的路口常常有很多举着相机、手机的市民游客在拍照,武康大楼俨然已成为上海的代表性地标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年近百岁的大楼,来阅读TA的故事~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采用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上海最早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旧称东美特公寓,又称诺曼底公寓,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
淮海中路、武康路口这块呈30°角的土地,使得立于其上的武康大楼形同一艘“巨轮”。作为一栋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武康大楼的外立面继承了巴黎“水刷石”的风貌,同时也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红砖。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这座外廊式公寓内部,除了设置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电梯虽经过多次维修,但基本保留了上世纪中期采用半圆形指针的楼层指示。





1965年,孙道临、王文娟夫妇迁居至武康大楼四楼,房屋朝南有一扇全透明的落地景观窗,在窗外的阳台上,孙道临亲手栽种的绿植郁郁葱葱,为这对伉俪开辟了一方雅静的艺术构思空间。



武康大楼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期间,多次邀请专家到现场对每一块转、每一处装饰细节都进行了详细考证和研究,如修补后的清水砖墙上的纹理,都细化到要求按雨滴在墙面下落效果处理为竖向纹理,从而再现这一经典建筑的原有风貌。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这次大修,武康大楼成为上海首个试点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大楼,并增设了房屋安全管理的信息监控系统,任何的沉降、变形、墙体割裂,管理部门都能及时掌握。同时,不对这栋老建筑进行物理改变,也是楼内居民一贯的保护理念,不仅连窗框、门把手都原样保留,不曾更换,甚至空调也坚持安装窗式而非挂壁式,都是为了防止对大楼墙面产生影响。
年近百岁的武康大楼,至今依然美不胜收。2011年,经过整修提升的武康路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吸引了漫步、摄影、艺术创作等各类人群前来打卡,武康大楼也因此更获青睐,它对于各年龄段的到访者而言,最大的直观感受是:超好拍!



这样的文旅新体验蕴涵了一系列街区“微更新”动作:人行步道空间沿石弧顶向外扩展3.6米,移位4处电箱、1根电杆等“城市家具”,打造出一片武康大楼前的“源点广场”。以两棵大树的花池为圆心,四散开来的 “源点” 指向牌标示着各个海派文化地标的步行距离——上海宋庆龄故居60米、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750米、衡山坊900米……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除国定节假日外)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413号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六 10:00-16:30(16:00停止进入)
地址:上海市复兴西路147号

周边交通
旅游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