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炎先生:游寿先生《书法新认识》解读

古人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克炎先生书艺精湛,学识丰富,从游求教者甚众。克炎先生始终谦虚谨慎,笔耕不辍。诲人不倦,且不计束脩。观其书,读其诗,其间虽慨叹“壮怀每被穷囊误”,但仍觉“耕砚生涯贫亦好”,其淡泊名利、笃志于学、安贫乐道如此。“有书有饭余何慕”,克炎先生之谓也。克炎先生曾书联:“偶有文章写小我,独无兴趣逐时流。”正是其人生与艺术个性的真实流露。

——栾继生教授《诗书柱腹气自华  烟云满纸任天真——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随笔》

杨克炎先生在家中挥毫

游寿先生《书法新认识》解读
杨克炎先生

我在20世纪60年代初有幸认识游寿先生,先师苏渊雷先生带我去她家引见拜访的。辞别时,游先生还赐我一幅她亲手拓的汉代“武梁祠画像”朱砂拓片。自那以后三十年间一直保持联系,特别是春节,一定会去她家拜年。

游先生亲手所拓汉代“武梁祠画像”朱砂拓片

游寿先生对北魏历史及书法知识都有深入的研究。她的楷书清刚峻丽,主要取法北魏《张猛龙碑》,小楷则含此碑碑阴情韵多一些。我学习研究北魏书法,经常向先生请教,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对我帮助很大。这篇《书法新认识》是游寿先生1989年2月4日专门写给我的一篇文章,时在己巳年春节前夕,也是游先生暮年所写的一篇最长的书法学术论文。

1976年,游先生题杨克炎先生画

一、背景

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1987年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举办全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游寿先生与我都被邀请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提交的论文是《有关<孝文皇帝吊比干文>几个问题的探讨》。观点是:

(一)孝文皇帝之所以迁都途中要立碑,是要反对迁都的太子与诸大臣学习比干,忠于自己,赞成迁都的“大计”。

(二)《孝文皇帝吊比干文》肯定不是康有为等人所认定的为北魏最著名书法家崔浩所书。证据是,崔浩被处死于公元450年,死时已是70岁老翁。而此碑是太和十八年(494)动工的,前后相差四十四年。

(三)最可能书写此碑的北魏书法家的推测。个人认为,此碑虽非崔浩亲笔,但具有崔浩书法“瘦硬”的特点。在随迁大臣中,有北魏著名书法家郭祚、刘芳、崔光等,且都因“参赞迁都计”赐爵。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之中有一位是此碑的书写者。

论文宣读后,得到游寿先生高度评价,认为以实据推翻古代名家“定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并说她手头还有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我丰富完善这篇文章。

《孝文皇帝吊比干文》

1988年,游先生致杨克炎先生信札

《有关<孝文帝吊比干文>几个问题的探讨》先是由《青少年书法报》摘发,后在《书法研究》1988年第二期全文发表。我把报刊寄给游寿先生后不久收到了她第一封信:“克炎同志:惠书及大作收读,甚好,甚好!《吊比干》书体为隶,是北魏后期书,与前期不同,近日出土诸刻可证。前嘱件,连日打开包,翻箱倒箧均未找到,甚歉!此致敬礼!”游老信内对我论文中的两个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一是书体,我认为是早期楷书,而先生认为是隶书;二是书风,我认为是北魏早期书风,而游老认为是北魏后期书风。为此我曾写信给游老申辩,也曾登门拜访游老,进行深入探讨。我认为书体的认定可以先不定论,但书风是可以认定的。因为《吊比干文》是在迁都途中,尚未到达新都城,只能沿袭旧书风。定都洛阳以后,北魏才出现了新书风。对此,先生一直未置可否。过了几个月,接到游老的信,就是这篇《书法新认识》。

1989年,游先生《书法新认识》手稿

二、《书法新认识》

拓跋魏迁洛之举,是中国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民族史一次大融合。我们读北史,当时虽然统一了北方,实是非常混乱,所以孝文(拓跋宏,即元宏)决移都于历代文化中心的洛阳。由于移风易俗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克炎同志详考前后,北朝和各部落商洽,而必须要有文教号召。正如《尚书》盘庚为了迁都的诰誓,所以有《吊比干文》。隋唐以前立碑多无书丹者姓名,而这篇却定为崔浩书,本来只是传说,到了康有为便定为崔浩书。孝文迁洛,既是历史上大事,而崔浩被杀在公元450年,太平真君十ー年。而太和迁洛在496年,太和二十年,相去已是46年了。以康有为是近代有名的政论者,大概并不看史书。在近代,《广艺舟双楫》是一般人论书学依据,而有此大错,实是憾事。

由于近代文物考古兴盛,北朝碑碣有所发现,如辽宁之《李(刘)贤墓志》及《大兴安岭嘎仙洞拓跋魏太平真君四年祭祖摩崖》,可证北朝初期北魏书风,朴拙犷猂,存汉隶之意。从孝文迁洛之后,改拓跋为元,于是元魏诸贵族墓志盛行,又洛阳造像题名,多自相似矣。阮元先生之北碑南帖之论有所改正。不久前有少数人忽然攻击乾嘉学派,专门看报纸们的附和反乾嘉考证,幸亏此说并不流行。如果乾嘉学派写孝文迁洛,决不会不一看北史、崔浩和孝文年代了。

游先生编《历代书法选》所录
《刘贤墓志》《大兴安岭北魏摩崖》

近来书法之风新起,作文章人甚多,但深入考证的人却不多见。中国书法是依赖文字生长的,所以会书法的,必以多读书作为内在力量。东坡有言:“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此是名言。克炎同志,有志于学,初好诗词,近来多读史书。一晤书学,必以学术为根,一洗当时任意挥毫之病。既成此文,可以悟书学之理矣。

1984年,游先生题大兴安岭嘎仙洞祝文

三、几点认识

重温《书法新认识》一文,认识也有所提高。游寿先生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女学者,是以学术研究的目光审视历史。比如对孝文皇帝迁都一事,她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历史大事,与盘庚迁殷的意义不相上下。《吊比干文》与诰誓作用也是相同的。

(一)游寿先生重视考据的作用,推崇清朝乾嘉学派做学问的方法。她逝世后,从其家流出左一麻袋、右一麻袋的都是先生毛笔摘抄古籍片段纸张,可见其用功之勤。

(二)先生之所以比较看重我的这篇考证文章,是因为名人如康有为竟然信口开河,“原来不读书”。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却是广大学书者必读之书,错误的引导,不知误了多少后进!

(三)对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书法热,她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出“东坡有言: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她不止一次地公开批评某些狂妄的初学书法者“一下笔就自成一家了”。认为学习书法必须以学术为根基,敬畏经典,才可以避免任意挥毫之病。

1985年,游先生赠杨克炎先生对联

历史是公正的,游寿先生逝世近三十年了,当年那些拼命自我炒作的“书法大师”“书法大家”,早已“身与名俱灭”,而游寿先生书名与影响却越来越大,是历史的承认与选择,不是人为可左右的。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

(文章刊于《大学书法》2020年第5期,图片源自本平台)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文治武功两手齐抓,拓跋焘带领北魏迈上新台阶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30篇 拓跋焘率军西征时,留守的穆寿一直送到黄河岸边.拓跋焘告诫他道:"柔然可汗郁久闾吴提与沮渠牧犍交情很深,他听说朕要征讨沮渠牧犍,一定会 ...

  • 短史记417:崔浩与拓跋嗣的一番话,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无论哪位开国皇帝,创业之初都离不开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臣,比如姜子牙之于周武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王猛之于苻坚. 而在北魏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也是居功至伟,堪称首席军师,他就是崔浩.崔浩,出 ...

  • 崔浩与国史之狱

    在卓越网订了几种书,最喜欢的,还是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读了过去就有些兴趣的崔浩国史之狱一篇(第342-350页),极有趣,最令人感慨的是老先生史料运用之精,可以从 ...

  • 杨克炎先生:亲历 亲见 亲闻 —— 游寿先生书事琐忆

    "杨克炎先生是我省著名书法家,更是学者.诗人.书法理论家.杨克炎先生书法以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为根基,并非以单纯书写为能事,这正是中国书法的根本传统之所在.书法史上,卓然有成的书家,皆为饱学之 ...

  • 珍贵! | 游寿先生书法创作视频

    谨以此片深切缅怀游寿先生 向当年拍摄者表示致敬 (视频来源:游先生后人) 1994年2月16日,游先生溘然长逝. 沈鹏先生唁电: "游寿女士是杰出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 书法教育家.学者, ...

  • 杨克炎先生 | 诗书柱腹气自华 烟云满纸任天真

    杨克炎先生 诗书柱腹气自华   烟云满纸任天真 --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随笔 栾继生教授 2002年10月15日至19日,"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

  • 击鼓其镗 | 游寿先生书法《保卫祖国》

    1984年, 游寿先生再次编印<历代书法选>, 增加作品题评, 注重书家品德学识.作品情趣格调. <前言>强调, "书法是社会共同喜欢的艺术, 又是交际工具,特别有时 ...

  • 南苑 | 南京大学收藏的游寿先生书法

    1928年,游先生赴南京.随后,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 1932年,游先生大学毕业. 1934年,游先生重返南京,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国学研究班,再聆胡小石.黄侃诸先生教诲. 1936年,发表< ...

  • 黑水英华 || 杨克炎之《蚕衿集十》

    作者简介 杨克炎,号蒙溪,书斋名煮诗楼.1943年生,山东莱州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 ...

  • 黑水英华 || 杨克炎之《蚕衿集九》

    杨克炎,号蒙溪,书斋名煮诗楼.1943年生,山东莱州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 ...

  • 黑水英华 | 杨克炎之《蚕衿集八》

    作者简介 杨克炎,号蒙溪,书斋名煮诗楼.1943年生,山东莱州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 ...

  • 黑水英华 || 杨克炎之《蚕衿集七》

    作者简介 杨克炎,号蒙溪,书斋名煮诗楼.1943年生,山东莱州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