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芬兰13日游21-告别圣约翰斯
接上篇《再访斯皮尔角》。

告别斯皮尔角回到圣约翰斯,陈列在滨海铁路博物馆Railway Coastal Museum外的火车,吸引了草根的注意。

同爱德华王子岛一样,纽芬兰岛也曾经大建过铁路,从1898年至1988年间运行过1,458公里的铁路系统。现在也跟王子岛一样,除了部分火车站保留下来作为历史见证,铁路路基也成了步行小路。
加拿大有很多这样的小路,人们可以在这些小路上徒步、骑自行车、骑马,冬天也可以在小路上滑雪、开雪地摩托。这样的小路横贯加拿大从东到西,叫做“穿加拿大小路“Trans Canada Trail,名字跟穿加拿大公路Trans Canada Highway只差一个字。穿加拿大公路并没有一个”0公里处“" Zero KM marker",但是穿加拿大小路有,这个0公里处就在这里。
2016年,穿加拿大小路改名为The Great Trail,这个用中文怎么讲?伟大的小路?

开车进入市内繁华地段,

从水街转下更靠近海边的港口路Harbour Drive,这艘头顶直升机平台的地平线之星仍在。

这边停靠的Paul A. Sacuta是一艘六千吨的近岸补给船。

兜回达克沃思街,找了个车位停下。

过来看看纽芬兰国家战争纪念碑National War Memorial。纽芬兰国家战争纪念碑坐落在达克沃思街和水街之间的小花园北端,纪念一战以及以前的历次战争牺牲的纽芬兰人。当然,后来又包括了二战和韩战。纪念碑落成于1924年,那时候纽芬兰还是一块独立的殖民地,名字中的“National”一词指的是纽芬兰自治领,跟加拿大没有关系。
圣约翰斯建在半坡之上北高南抵,这座雕塑坐北朝南俯看港口。中央基座的顶部是一个妇女的形象,她象征着纽芬兰对大英帝国的忠诚,愿意为帝国做出牺牲。左手举着作为自由象征的火炬,右手握着一把剑随时准备战斗。在她的右侧,是手持望远镜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纽芬兰人。

她的左侧是皇家纽芬兰军团的战士,正在装弹准备战斗。

她的前面是一位在瞭望的渔民和一个扛着斧头的伐木工人,代表了当年纽芬兰岛上最主要的两个群体。
一路之隔是港湾公园Harbourside Park,这里是圣约翰斯最核心的位置,很多圣约翰斯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附近。
历史上,纽芬兰主要是一个捕鱼的地方(这里还是需要划重点)。渔民们都是春天来秋天走,带着满满一船鱼回欧洲,没有人愿意留在纽芬兰定居。那些被留下来过冬看护渔具的人,相信心里……,此处略去若干字。各国各地渔民来此地捕鱼,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纠纷。通常发生了民事纠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提请法庭做出裁决。当年天高国王远的纽芬兰,哪里有这样的一个机构?按照丛林法则行事对大家都不好,于是一个规矩诞生了。
最先为英格兰国王宣示主权的那位汉佛莱·吉尔伯特Hunphrey Gilbert,帮渔民们把这个规矩敲定:每年第一艘抵达圣约翰斯的渔船船长,成为Fishing Admiral,也就是“捕鱼首领“,第二艘船的船长是”副首领“Vice Admiral,第三艘船的船长是”后首领“Back Admiral,由他们负责调解各渔船之间,以及渔船跟岸上人之间的矛盾。这个职位和职责,后来被《1634年西方宪章》Western Charter of 1634确认。

从1600年代早期开始,英国皇家海军每年派出军舰来纽芬兰给渔船护航,1675年开始,皇家海军把圣约翰斯作为基地,海军分遣队司令也开始兼管民间事务。《1699年威廉国王法案》King William's Act of 1699,同样确认了捕鱼首领的地位和职责,同时还规定,如果渔民不服捕鱼首领的裁决,可以上诉到海军分遣队司令那里。

1729年开始,圣约翰斯基地的海军分舰队司令,开始履行地方行政长官职责。由海军长官兼任地方长官这件事,完美证明了前面草根给大家划的重点。陆军好歹还有个固定的驻地,海军是开着军舰到处跑的军种,圣约翰斯可不能跟着军舰离开纽芬兰。一直到1817年之前,海军分舰队只在捕鱼季节过来,1817年才有第一位行政长官在纽芬兰过冬。这意味着纽芬兰不仅仅是个捕鱼的地方,海军首长招呼不过来了。而有了地方行政长官,捕鱼首领这一角色,也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港湾公园有两只纽芬兰犬的塑像。纽芬兰犬是一种大型工作犬,最早由渔民带入纽芬兰,体型巨大,雄性通常体重65-80公斤,雌性体重也有55-65公斤。肌肉结实,有双层被毛,脚掌宽阔,天生就会游泳,这种大型犬还特别忠厚温和,非常擅长水中救援工作。这两座雕塑的纽芬兰犬,比实际体型稍微大一些,公园鼓励大家跟它们亲近,甚至骑上去都没问题。

离开港湾公园开始在圣约翰斯市内漫无目的地闲逛。街上的老房子在建筑的时候,还没有汽车。市内这许多房子并没有车库,车只能见缝插针地停了。

但是显然,这根针插了很久没拔了。

车大多数只能停路边。圣约翰斯坡多,车只能在坡上停。

车好想路是这样的啊,但怕是房子不答应。

在坡上停车需要一定技巧,停在坡上的车,最好把前轮扭向路边的方向,就像这样。 这样即使溜车,车也会卡到路的边缘停下来,而不是冲向大街一发不可收拾。

看看还有时间,草根打算再过来看看昨天雨雾种没有见到的奇地维地村Quidi Vidi,以及奇地维地炮台Quidi Vidi Battery。

村子很小路很窄里面没什么停车位,把车停在村外走进来。

这家度假屋马拉德小屋Mallard Cottage,是一座十九世纪爱尔兰-纽芬兰风格的小屋,现在是加拿大的国家历史遗址。建筑时间在1820年到1840年的某个时间,一开始是渔民马拉德的家。

小屋的斜屋顶,两个卧室中间是烟囱的布局,来自爱尔兰西南部。而正面对称,每边两列窗子,中间开门,是那个年代纽芬兰住宅的流行款。现在这里是一家餐馆,据说它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特色菜品来自自家后院的鸡笼和菜地,莫不是能吃到什么鸡和菜地说了算?

另一座小屋,依然是纽芬兰当年的流行款。

奇地维地村当然也要围绕着一个小港湾奇地维地港Quidi Vidi Harbour。

奇地維地啤酒厂Quidi Vidi Brewery也是小村的一个景点,草根在纽芬兰一路过来喝的冰山啤酒还有那个酒精度7%的啤酒,都是他们家的产品。冰山啤酒的特点是使用冰山融水,从每年漂到纽芬兰的冰山上取水。

酒厂有品尝啤酒的旅游项目,可以品尝5种不同的啤酒。不过草根已经喝过了他们家的两种啤酒,时间也有限,就放弃了品酒去找风景。

小村不大,

走到海湾入口也要不了几分钟,只是没有找到炮台。

回来后研究地图,发现炮台要从村后的一条小路上去。昨天雨中草根到过那条小路的停车场,从那里再走上一段路就是炮台,当时因为下雨就放弃了。

从炮台可以俯瞰小村和港湾,会有不同的视角。

看过小村开始离开。

看这座房子装饰得多漂亮!

房主没少下功夫,也很有品味。

这座基督教堂开始建于1834年,那时候几个教会圣公会、卫理会和公理会一起合作,在这里建起这座教堂。后来几家合不来,建起来的教堂也荒废了,圣公会教会完全接手,成为圣公会的教堂。1931年的电影《维京人》The Viking在这里取景,让教堂名声大噪。不过1966年后随着信众越来越少,教堂关闭,现在在纽芬兰历史信托Newfoundland Historic Trust之下管理。

回去的路上路过的这个湖叫奇地維地湖,湖边上奇地维地公园。湖面上又有雾气升起。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在轮胎店的加油站加满油,开到机场还车,此时里程表指示跑了14,943公里。

然后坐在候机室里处理剩余物资,包括没喝完的那几听可乐,一路上全靠它们提神了。那边好像是一个旅行团,老头老太太们在集合。

在纽芬兰的这最后一天,开车56公里,徒步13.3公里,爬楼56层。
本日涉及的路线如下,点击可见大图:

更多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