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的山与海:超越《大秦帝国》的巨作;还原文明本貌,试读《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百读不严,一文揭示...

《大秦帝国》是本世纪以来第二受好评的历史小说,仅次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两本书都看过的个人,认为两部作品难分轩轾,《明朝那些事儿》以其“真”胜,《大秦帝国》以其“专”胜。
《明朝那些事儿》的真实感是很强的,虽然是历史小说,大部分内容都以来历准确的史载为主,作者自己脑补的内容较少。
《大秦帝国》却刚好相反,在《大秦帝国》以前,我就已经开始研究历史了,因此当年甫一翻看《大秦帝国》,就发现作者孙皓晖刻意模糊了史料与自己杜撰的界限,其中有大量与正史相冲突的内容,孙皓晖笔下的秦,与正史的秦,是有明显不同的。
也正是因此,我在后来的数年里,都对孙皓晖的《大秦帝国》评价并不甚高,因为觉得孙皓晖他“偷鸡”。约莫过了几年,又见电视剧版《大秦帝国》爆火,我才又回过头来又通读了一遍,这时感受就不一样了。
《大秦帝国》电视剧剧照
孙皓晖的“偷”,是一种忠实于文学创作的偷,正史是有趣的也是无聊的,大量的朝堂大事,其实很无聊,也很深入,没有一定历史功底的人根本无从理解。当年明月的成功,是因为他集中讲大事件,讲一个王朝的变迁,内容又相对浮于表面,而且明朝距离我们较近,史料丰富,《明史》更是《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的详尽。
孙皓晖没那个条件,有关秦朝的史料并不多,最可靠的就是《史记》,但是通过研究各种史料,孙皓晖对秦朝有了自己的洞悉和理解,他试图展示,又怕过于深入导致小说的阅读性降低,所以就有了这副模样的《大秦帝国》。
所以说,孙皓晖笔下的大秦,表面上是虚假的大秦,内核上却比想象中接近真实的大秦。
也正是因此,我常常扼腕叹息,《大秦帝国》缺少一部更伟大的论著。
怎样的论著?如同《万历十五年》之于《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帮助读者进入明朝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厦,而《万历十五年》就帮助读者获得了进入内堂的钥匙,《明朝那些事儿》更广,《万历十五年》则更深。
《大秦帝国》已经帮读者建立起了孙皓晖所解读的秦朝的真实模样,但是这个秦朝的历史价值,和其他更深入的元素,仍然需要有人来为我们打开。
也正是因此,当我得知《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出版时,是那样的欣喜若狂,那样的震撼并马上买下了一套。
原生文明,是指最原始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形态,一般而言,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包含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属于原生文明,其他都属于派生文明,派生文明都是受到地缘较近的原生文明影响催生出来的。
这样宏伟的标题,配合《大秦帝国》那未曾让我失望的经典小说,我对《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的期望已经达到最大。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完,有惊喜,有震撼,更有几分惆怅。
惊喜在于,孙皓晖并没有把视角局限在从秦国到秦朝这样单一的视野,而是如书名一样,把视野放大到了整个先秦时期,他将中国整个先秦成长期给整合并实现了线性的逻辑贯通,跟着着手研究,虽然类同断代史,但视野空前广阔。
这一点,在以纪传体通史为主、断代史和国别史为辅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是十分罕见的。相同类型的,我们熟知的历史著作中只有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有这样的视野,但《全球通史》的视野又显得太过广阔,到最后全书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各大主要文明变迁展示,以至于失去了其“专”的特点。
震撼在于,孙皓晖虽然视野广阔,但又没有失去其专,孙皓晖始终紧抓“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论点,将先秦文明划分为几个阶段:
五帝、夏、商、周为中国原生文明的成长期;
战国时代为中国原生文明的轴心期;
而最后的集大成者秦帝国则是中国原生文明的巅峰期。
与《大秦帝国》的论调一致,但因为视野更广阔,因此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孙皓晖笔下大秦的全貌,更能够结合上下史,更客观地、准确地感受到大秦的伟大和孙皓晖史观的独特性。
更难得的是,这部书的内容完美契合书名“启示录”三个字,孙皓晖不仅仅为我们解构了先秦的历史并赋予其定义与形态,解开了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密码。更由古鉴今,为今日中华文明的风貌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定义,还对未来做出了令人震撼的预测。
在孙皓晖笔下,我仿佛看到强秦崛起,一扫六合将在不远的未来重演,届时,“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将会转变为“魁伟中华,迈向世界”,而背负这一宏伟使命的,正是我们这一代人!
惆怅在于,《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并不是一部小说。
孙皓晖是一位充满历史责任感的作家,在《大秦帝国》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以后,他没有再延续《大秦帝国》选择撰写小说。这次的《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一部精深的、专业的、宏伟的历史议论巨作,它是论文,但比论文有故事性;它是科普读物,但比科普读物更专业深入;它是小说,但又更注重专业的历史知识。
一句话,读来很有趣,内容很硬核。
可是我担心,很多玩票性质的历史爱好者会因为它不是小说而将其置于一边,事实上,尽管不是小说,但它的可读性比小说更强,甚至强于《大秦帝国》,它为我们展示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强秦,而是一个伟大文明的原生形态的崛起和变迁,也是一个民族无数种崛起可能的其中之一。
若说《大秦帝国》是绵延千里的昆仑山,那么《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就是静谧浩瀚的海洋,海洋看似平静,却充满了比山更宏伟的力量。
海洋用浩瀚、与天比高的力量包容住了山,无疑,《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比《大秦帝国》更伟大,更值得一读。它让我们明白,中华文明是不会消亡的,它会改变,但最深层次的内核,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血液和骨骼中,流传下去!
(0)

相关推荐

  • 《大秦赋》是《大秦帝国》第四部么?

    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剧,是根据孙皓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历史剧.已经播出的三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这三 ...

  • 文明研究|孙皓晖教授湖畔大学演讲实录(三)

    大秦帝国与中国文明重建 时间:2019年06月11日 地点:西安君悦酒店 续 孙皓晖:在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谈起历史就本能的悲观主义呢?我们来看看唐诗宋词,唐诗还算比较上升的,宋词里 ...

  • 时光荐书No.505

    时光荐书No.505

  • 祭秦论 跋 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大秦帝国】

    孙皓晖 一 历经十六年案头跋涉,<大秦帝国>笔耕的主体工程终于告结了. 中国文明史的博大汪洋陵谷交错,及其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无数沟壑.黑洞与变形,使每个力图遨游其中的探索者都为之浩叹.当我 ...

  • 孙皓晖《大秦帝国》258集全[经典收藏]

    孙皓晖<大秦帝国>258集全[经典收藏] ◆孙皓晖<大秦帝国>258集全 ├┈<大秦帝国>001 ├┈<大秦帝国>002 ├┈<大秦帝国>0 ...

  • 中国靠什么在“千年对冲”中取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道破三大秘诀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文明经历了长达1000余年的对冲历史. 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拥有以集群骑兵为主力的快速打击能力.中国文明的应对之策是,以厚重精细的农耕经济为根基,以严整的国家组织力量 ...

  • 华为总裁任正非邀请《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给华为高管开讲

    华为总裁任正非邀请<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到华为总部,给华为高管做题为<大秦帝国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启示>的重磅讲座,鼓舞华为儿女争当中华民族复兴先锋. 右一孙皓晖教授孙皓晖,曾 ...

  • 重读厦门:一座环山抱海的大平原!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福建其实是五大平原,其依序为泉州平原.厦门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 那天,我在办公室里 ...

  • 从部落到大秦帝国(二)陇山之西,黄土与热血永存

    秦人的历史,从非子被周孝王赐秦氏开始,到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大概有600多年的时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秦人最危险的时刻,要算非子得到秦邑,立家之后的数十年,秦人多次差点胎死腹中,在获得伯爵爵位前被 ...

  • 孙皓晖: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总序

    人类社会究竟创造了多少种文明?目前尚无确切计数. 关于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理念,当代有三种主要的说法. 其一,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这部著作将人类古典文明看作多元化的发展,并分作了21 ...

  • 大秦帝国(三)

    秦国起源于秦邑,属于当时核心政权的偏远地区.中原列国的天朝上国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这个边陲小国的歧视和封杀使秦国数百年来与戎狄各部争斗不休.这种血与刀的历练为秦国未来的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年历经 ...

  • 大秦帝国(二)——奋进

    非子获封秦邑,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之君,号称"秦嬴"或"嬴秦". 祖孙三代‬血战‬西戎‬ 约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失传继位,史称"秦侯" ...

  •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崛起的秘诀其实靠得是一个机制,让秦军战斗力大增! 商鞅变法里最核心的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秦国要用军功来论出身.最后也是因为这个制度让秦国最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