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要有严肃的心态

文:澄海

破参是参禅人梦寐以求的大事。

破参就是明心,也是一般所说的开悟。

参禅要有严肃的心态

开悟是打开了我们自己的心窗,一切生命的源头活水就这么明朗地呈现出来,那是真实不虚的摩诃般若,我们能够掌握这个源头,心自然无挂碍,就是明心。我们再也不会被这世界幻化所迷惑,获得自由自在,获得大智慧,从此拥抱着高层次的心灵状态,随顺世缘的过活人生,这才是大逍遥!

这段过程是“认祖归宗”,从而唤起生命的觉醒。

佛者,觉也。根本理趣是心灵净化的返本还原,这样,才“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这样才是“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这样才是“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这种亲切的觉受,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心镜上,一览无余,才是开悟,才是明心,才是生命觉醒的曙光。

要破参必须参禅,参禅活动的两个前题是:为打破生命的奥秘以获得永恒的自由,即为众生而参禅;必须勇于承认自己的愚昧与堕落,时时提醒自己反省并忏悔,避免贡高我慢。

有了这种正面的心态,然后阅读经典或择师追随,无论打坐、歇心、观照或升明点,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怎么也找不到真实的用处,打不破生死困惑,虽然有那么点法喜,总是作不了主人,随时在妄念与境缘中迷失自己,这才好参禅。

参是追索探讨,禅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摩诃般若要能亲切地证实祂的存在,肯定地把握到祂就在我们身上,明白世尊说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实不虚。

最幸运的当然能碰到有大成就的师父,祂可以传心给你,觌面相呈,免了许多年的追寻,但机缘难得,除非福慧俱足,又值大成就的师父驻世,你又肯放下一切追随。

再来就是详读《六祖坛经》。这部经是中国出家人开演佛法,被称为经典的唯一一部经,等同世尊宣说。经通常代表世尊金口所宣讲的结果,非世尊所宣说的只能说是论,可见《坛经》的地位。

《坛经》把《金刚经》的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摩诃般若的真实内容如实地透露出来,如果诚信俱足,受到熏染也可以打开心窗。

《坛经》是中华禅的法要,祂让一花开五叶,沩仰、临济、法眼、洞曹及云门等五宗,都是六祖的子子孙孙,一千多年来成全成千的禅德,蔚为世界最有心灵救济功效的法门,都从《坛经》来的,没有六祖,就没有中华禅。

《坛经》把开悟后如何修行讲得清清楚楚,未悟的人也可以依之而行,种下福根,等待缘熟,碰到善知识互相切磋,可以获得很大的法益。所以《坛经》的每一句、每一字都要下苦工钻研,化为生活行动的指针。

当然,如果能参访禅德大师,当面请益,以破悬疑更佳。如何知道他们是真正的禅师?很简单,能够把《坛经》法要,提纲挈领地引导你的,就是大善知识。你的提问,他们都可以像《机缘品》那样随问随破,单刀直入的,就是要好好追随的善知识。如果支支吾吾,要你打坐、观心、歇念、拜佛、持明等,他们或许有某些法门的成就,但绝对不是禅宗的大门户,逗留无益。

参话头是从参公案而来的,不需善知识的当面提持,只要有好的条件,不计岁月,择一话头而参,在机缘成熟时由明眼师父的一言一棒中打散无始无明,即可开悟。当代还没有这种作略的禅风,都是随兴之作,不学也罢。

参公案完全掌握在师父的手上,你有公案要参,如何参?如何选公案?师父要怎样启发呢?都需要详细的规划。不然,像目前禅堂随众打坐,师父突来心血地拈提公案,那是花样而已。真正的师父会安排一种情境或前置作业,等待机缘成熟,以迅雷而下的手段让参禅人破参;不是突然拉你一把,说你一句,那是放牛吃草,开玩笑的参禅。

破参是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非常微妙。

你要知道什么不是破参,什么不是开悟,才不会被流俗阿师所欺瞒。

当你打坐打得非常专注,身心渐入宁静,常常有一种舒服的境界,摆开俗事的纠缠,这是一种修练瑜伽,非开悟,但对身心的健康有帮助。

有些师父搬来四禅八定的作业,很详细地叙述内容,让人羡慕得不得了,但如何打坐也没有办法达到那个境界,什么非空想定等,那些是共外道禅定,不是禅宗的禅定。

有些人讲究转轮穴,说什么转地水火风等,称为转识成智;有些人又强调大小周天、开明点、升拙火,甚至大手印,各有其绪,但尽非禅宗,不可混淆。

如果你悟了什么道理,把这个道理引申活用,觉得不错,那也不是禅宗的开悟,那是宋明理学的专长,也是现代学术的“突破”或“灵感”。固然可贵,与禅宗无涉。牢执这个道理不放,这是“死在句下”,这是“一句合头语,千年系驴橛”。

总然获得传心,也不是大事了毕,还必须参,参什么?参什么才是没有宇宙以前的存在?参妄念从那里来?参生命的真谛?如果一直把持着空朗不放,尽了心保任,依然是能入佛而不能入魔。

《五灯会元·卷十九》:“(五祖演)至白云(守端),遂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云叱之,师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令掌磨事。”

这一公案描写五祖山法演禅师去参访白云守端,请教当年云际参问南泉“摩尼珠”之语一事。时终南山云际禅师在南泉座下参禅,问起《证道歌》里的一句话:“‘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南泉云:“与汝来往者是藏。”师云:“不来往者如何?”南泉云:“亦是藏。”又问:“如何是珠?”南泉召云:“师祖!”师应诺。南泉云:“去!汝不会我语。”师从此信入。

云际向南泉参摩尼珠与如来藏的关系,如果是一般论师,那一定会引经据典详细说明,可是南泉禅师却硬塞给他铁馒头咬,最后一句“你不会我话”却让云际开悟。

法演不懂这个公案,也来向白云守端参问,白云也是塞给他一个铁馒头,嚼吐都不是,却也开悟了。

怎么知道他开悟?

一句话:“山前一片闲田地”,这是开悟的回应。

这句话没有什么道理,只是一个心灵的震撼的自然呈现。这是禅宗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要什么打坐炼心那些鬼玩意儿呢?

公案没有完结。未几,云至语师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

师于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之手舞足蹈,师亦一笑而已。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

可见见性、开悟只是初关,还得继续参,参到毫无疑惑。法演禅师后说出真情:当时吓了一身白汗。为什么?他领会到滞于半途的可怕;悟后起修的工夫,不能中断,如果那片闲田地任风吹雨晒,难免荒废,必须勤加剿绝习性与无始无明,从事心灵重建工程,才能遍植松竹,让心田永享清风徐来,而得自在。

他在行动上让参禅人认识“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的重要。参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工夫要深,不可轻易、疏忽,否则,守座破草屋,度过一生,不可怜吗?

总之,参禅人要勤诵《金刚经》以开智慧,即相离相;详读《六祖法宝坛经》以增加辨析能力,深探修行方法;间或详阅各种灯录,以明祖师传法法要;精研《法华经》、《楞严经》及《圆觉经》庶免被杂说所惑。

一花开五叶,禅门五家七派尽出曹溪,不尊重六祖甚或屈解六祖之人,大率背此大法而擅自增减,或者加入己意,致使参禅已沦于支离破碎,间杂外道、密法,懵然无知。

不随之起舞才是!

【附录】

一、恩师于《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叮咛:我们修行必须读《金刚经》,不管它是什么意思,不要分别它,从头到尾把它读完,经一合,反观自己的心是什么样的感受?……佛说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完全等于正觉的心,也就是正确的觉受,而且经典上常常讲到“正受”……读《金刚经》,一口气从开始读到最后,持之以恒,心态就会一天一天的进步。

二、恩师于《禅、禅学与学禅》指示弟子:我们看《指月录》、《五灯会元》等禅语录,一句也看不懂。什么是祖师西来意?麻三斤?庭前柏树子?不懂。它从什么地方演化来呢?从《六祖坛经》……读《六祖坛经》,不但要会背,而且要一句一句地把它消化,有一句不明白,就要问,一定要彻底明白。

三、恩师又于《真我与禅定》中说:一部《心经》就完全是我们心的素描,对待任何人,只要用心如镜,保持本心的一尘不染,就能时时拥有心的喜悦和安祥,就能保持生命力的通畅,就能度一切苦厄,产生光明祥和的辐射,使周遭的环境也呈现安祥和祥和。

(《身去身来本三昧》之九)

(0)

相关推荐

  • 《坛经》学习记录

    《坛经》学习记录

  • 乱谭佛(六)

    因为释迦摩尼的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自身觉悟,出世间之烦恼. 觉他:觉悟众生,入世间度厄众生. 觉行圆满:觉佛彻底,行佛圆满.知行合一. 这个就是佛的标准. 释迦摩尼开的是师范学院,他的目 ...

  • 释学笔记(五):如是我闻——读《金刚经》

    释学笔记(五):如是我闻 --读<金刚经> 佛家的著作大体上可以分成经.律.论三类.经是指释迦牟尼本人讲的,律是指戒律,论是指历代高僧对经的解读.因为经是释迦牟尼讲过的话,所以经的开头都会 ...

  • 明末担当和尚禅联试解

    2021年05期<对联>杂志 明末担当和尚禅联试解 文  解维汉 担 当 (1593一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别号布史.此置子.迟道人.云南晋宁五龙山人. ...

  • 达摩《无心论•真谛实无得分第四》探玄

    [原典] 问曰:"菩提.涅盘既不可得,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 ...

  • 空厂:中国禅宗的“南顿北渐”(上)

    禅宗,天竺菩提达摩传入中土.据<续高僧传>载,达摩为南天竺之婆罗门种,乃香至王季子.当年释迦牟尼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不发一言,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当众宣布:"我有正法 ...

  • 心态,真的很重要!

    吉祥财子 民主,自由 Official Account 人,活一颗心,心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本,把握好自己的心,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去生活,更好的去走好人生路. 人活着,心态最重要,心态好, ...

  • 强大的气场来自心态, 心态是最好的本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一辈子就图个无愧于心 ,自在悠得,你会明白,你越懂得接受,你的心灵所享有的自由度就越高. 人说:&qu ...

  • 公安部:对参赌的国家公职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5月7日上午,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针对跨境赌博乱象,会上通报,以最严要求正风肃纪.要围绕涉赌参赌人员开展大摸排.大整治,对案件侦办中发现的涉刑事犯罪.豪赌以及参赌的国家公职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人 ...

  • 甜宠剧《如意芳霏》开播,女主机灵活泼可爱,男主严肃充满正义感

    由林健龙.陈国华执导,鞠婧祎.张哲瀚.刘奕畅领衔主演的<如意芳霏>,于10月21日开播了.可能是最近剧荒太久了,我竟然一口气刷了6集! 这部剧是根据晋江女频笑佳人的小说<宠后之路&g ...

  • 六种典型交易心态,你中了几种?

    阻碍交易的心态有很多,以下你中了哪些? 不怕套牢,就怕踏空! 国内投资者很神奇,踏空的痛苦远远大于套牢,不怕套牢,就怕踏空! 经常盯着账户的盈亏数字,心绪随着账户的数字波动而起伏-- 不小心踏空没有进 ...

  • 每日一说:你拥有什么样心态,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每日一说:你拥有什么样心态,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一世,活得就是心态,心态对了,人生也就顺了:心态,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你拥有什么样心态,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在生活工作中,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让自己 ...

  • 心态要平,心态要稳,心态要静

    一个理性的文字治愈师,希望你能够在我的文字里找到一点生活的慰藉. 人每天都有可能面临着一些来自生活不同方面的烦恼,我们经常很容易就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地却发现我们越是纠结于那 ...

  • 人情世故(17)-----如果心态年轻,就能多活几年

    人情世故(17)-----如果心态年轻,就能多活几年 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如果心态都不行了,这个人也就完了!看武侠小说就是一种对心灵的调节,心中充满了一种激情, 人的发展是难说的,今天被别 ...

  • 心态(年度好文)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事艰辛,业艰辛,事业多艰辛: 爱难得,恨难得,爱恨都难得: 学艰难,习艰难,学习亦艰难: 生活中,烦恼貌似随处可见.但其实,都经不起仔细推敲.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