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我家阳台上又有斑鸠来了(视频好看)

  新年伊始,正月里,又有斑鸠在我家阳台外的花架子上做巢孵小鸟了。

  这一周,我一直在守望。

  守着手机,守着平板。

  在观察,在观望。

  腊月底,有老友问我:“去年在你家阳台上孵出的那两只小斑鸠,可曾回来看望过啊?”

  “黄鹤一去不复返。”

  我是这样对答的。

  去年的秋天,有一只斑鸠在我家阳台外面的花架子上孵出了两个小生命。

  我也曾记录了那两个小生命的诞生到飞离,还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两只小斑鸠的成长记录》。

  那以后,每每在小区里跑步、散步,听树上的斑鸠啼鸣,我也曾痴痴地想,这是不是在我家阳台上诞生的小鸟。

  腊月底,有几个早晨,又听到阳台外的架子上有斑鸠叫唤。不是一只,是两只。并没并头共鸣,而是各在一边,一呼一答。

  过年了。

  新正月里,大家都在欢度新年的时候,阳台上的啼叫更欢了。

  2月20日。下午,拉开阳台的窗户,看到外面的花架子上多了几根草。

  是斑鸠打算在这里筑窝孵育小生命了吗?

  我赶紧将阳台上的几盆多肉拿走。

  放了一个纸盒,又放了一只塑料盆。

  我希望能给这个斑鸠提供更好些的孵育条件。

  可是,斑鸠并不要我给她提供的这一切。

  她选择了靠墙的那块空地,做巢。

  2月21日。

  巢穴做得大些了。

  我没拍照。

  斑鸠也没正常在这个新的巢里。白天,偶尔来一下;傍晚就飞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2月22日。

  巢穴依旧,只是枯枝多了几根。

  斑鸠依旧是白天来上班,傍晚就飞到别处去。

  我不能确定,这个想要做妈妈的斑鸠是不是打算在这里做巢。

  2月23日。

  今天的啼鸣频率似乎比前几天更高了些。

  依然不能确定她是不是要在这安营扎寨。

  这一次,我想更好地观察到斑鸠孵育小生命的过程。我想在阳台上放置一个监控。

  2月24日。

  晨跑结束,斑鸠安卧在那个还不太像巢穴的窝里。

  早饭后,立即在某东下了某米的监控。

  下午,快递就送过来了。

  恰好斑鸠没在巢里。

  安装是方便的,也快的。

  又找了一个塑料盒立着,防风、防雨。

  巧的是,刚刚安装好,我正在手机上调试着监控画面时,斑鸠回来了。

  她似乎好奇。一直在对头监控看。

  我至今仍无法确定,这某米的监控在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个小红灯在亮。斑鸠怎么会那么好奇地盯着镜头的呢。

  这个晚上,斑鸠就一直在巢穴中卧着。

  也不啼叫。

  夜里,下雨了。

  牛年的第一场春雨。下得挺大。

  夜里,我醒了两次,也就看了两次监控。

  斑鸠,正对着监控,一动也不动。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

  中雨,大雨。

  斑鸠妈妈几乎不动。

  我找了块泡沫板将阳台窗户遮挡了起来,防止我们人的活动对斑鸠构成干扰。

  2月26日。元宵节。

  斑鸠似乎在与楼下树上的另一只斑鸠在对话。

  如果没有监控,我是不会发现这个特别的。

  这个小区里有不少的斑鸠。许多的树梢、河边的电线上都能听到斑鸠特别的叫声,有的是对话、互答,有的是自言自语。

  阳台上的这只斑鸠,对其他的斑鸠叫声没有丝毫反应。只对楼下的那只斑鸠的啼叫反应敏捷。

  真奇特!

  中午,约11点40分左右,斑鸠飞离了。

  简陋的窝里多了两只白色的蛋。

  我好想用游标卡尺去测量一下那斑鸠蛋的大小。不能!不能。

  40分钟左右,斑鸠回来了。调整着姿势,又看看了看周边的环境,将两只蛋搂了搂,继续卧着。

(点击播放,可以看到斑鸠离巢外出后回来的情形)

  2月27日。正月十六。

  一天没听到斑鸠互答。

  斑鸠不断地在调整着自己的姿势。时而面对监控探头,时而面向探头对面的墙壁。

  回看监控,发现斑鸠也曾出去过。但时间极短。

  2月28日。正月十七。

  应该是斑鸠卵生出来的第三天,也是斑鸠孵育的第三天了。

  斑鸠不断地在动,调整自己的姿势。

  是她太累了,还是希望给斑鸠卵更多周到的温度条件?

  能发现的是斑鸠在下午离巢出去过。时间没第一天那么长。

  她出去,是觅食,还是去会男朋友?

  (点击播放,可以看到斑鸠离巢的情形)

  3月1日。正月十八。

  这是小斑鸠卵出生的第四天,斑鸠孵育的第四天了。

  上午,另一只斑鸠来过阳台外的花架子上。可惜,监控没能捕捉到画面。

  斑鸠又出去过。

  离巢出去之前,还与外面的斑鸠——她的男朋友有语言交流。

  3月2日。正月十九。

  斑鸠卵出生、孵化的第五天。

  这是斑鸠在这里孵育之后难得的一个大晴天。

  至少有两次斑鸠在阳台上的巢里与外面的斑鸠对话。  

  (点击播放,看斑鸠是怎么起来外出的。)

  上午,斑鸠似乎有些想起来活动一下。

  先是不断地动来动去。终于忍耐不住,起来,跳到花盆上,想飞到外面去。

  (点击播放,看斑鸠是那么快地回来了。)  

  似乎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她很快又跳了回来。坐在了窝里。

  细看,斑鸠是那么用心地将两只卵搂动着,是在变换斑鸠卵的姿势吗?

  我悄悄地打开阳台窗,用相机给斑鸠拍了两张照片。

  这一张,虽然她是背对着我,依然能看得出有些警惕的眼神。

  约半小时后,再来看她时,似乎友好了一些。

  这个斑鸠可爱吗?

  斑鸠,从卵到出壳,大约要14天。

  现在,春寒料峭,时间会不会要稍长些?

  写完此文。再看一眼监控。

 相关文章

图文日记|两只小斑鸠的成长记录

(0)

相关推荐

  • 树枝上的鸟窝有些都是露天的,下雨时怎么办?

    没人比我更懂鸟窝 ,我已经写过好几次鸟窝了,每次自己都多懂一点点! 进入正题: 我们经常羡慕自由飞翔的鸟儿,但是当我们看到它们露天的窝,经常还是一个窝口朝打开的鸟巢时,我们可能会去思考,这要是下雨了怎 ...

  • 当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时,它们会作何反应?

    图注:巢寄生的杜鹃巨婴 关于杜鹃鸟,我们能想到许多古诗句,所以很多时候它是活在书中的动物,给人一种很遥远美感,但得益于它的叫声,它还有一个"俗名"--布谷鸟,这就是大众所熟悉的鸟类 ...

  • 随笔| 鹊巢情结

    文字:崔秀芝 编辑:小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晨,我习惯的站在阳台上,观看楼下绒树上的鹊巢. 十年前,我乔迁至文化北路这栋六层楼的新居.楼房的正南面是一片绿地.绿地的东边有一排绒花树.搬来不久,不知是 ...

  • 何德何能,让珠颈斑鸠夫妇守护我们超过十年

    记得写第一篇关于我家的邻居珠颈斑鸠的文章是<我家的贵客果然是夫妻>,当时还搞不清楚这对鸟夫妻究竟是什么鸟,记得在文字里还把它们叫做杜鹃鸟,它们首次发现我家阳台的空调缝隙里是个安家落户的好地 ...

  • 吴庆强:牛年花事——我家阳台上的牵牛花

    题记: 种花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有些时候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甚至会给你的是绝望,但你不能就此放弃,放弃了就应了一个热词:躺平.应努力寻找生活的方向,努力了以后总比不努力好-- 在家里阳台上种牵牛花一 ...

  • 【三秦文学】张喜龙:【我家阳台上的一道风景】(散文)

    我家阳台上的一道风景 作者|张喜龙   编辑|水云天 这两年,每到深秋,我家阳台窗外防护栏的晾衣杆上,会渐渐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那悬挂在横杆上的一串串削掉皮的柿子,一个一个整齐地排列着,时差,使其呈现 ...

  • 邻居见我家阳台装一吊柜,嘴上说难看,回家就叫师傅做了!

    来源:绘本家居,ID:huibenwang v新房买来谁不想装一个温馨实用的家,对于一刚装修房子的业主来说一定要合理的做好布局,让每个空间都能发挥它们的最大用处,不说别的就说阳台吧,我家房子小为了能够 ...

  • 观鸟|等待14天,两只小斑鸠如期出壳了(有监控视频)

    今年的气温好像比往年高,花开得比常年要早了一个星期. 这是赏樱花的好时候. 这一周,赏樱和观察监控视频(更多是要回看的)两不误.只为看到小斑鸠的出壳. 3月10日.正月二十七.多云,6℃-15℃ 孵育 ...

  • 观鸟|一直错怪雄斑鸠不尽责。今天的视频,显示它们是轮岗换班共同孵育的

    斑鸠和家鸽是同科不同属的动物.它们同属鸠鸽科,一为斑鸠属:一为鸽属.家鸽的体型要大于斑鸠. 这几天继续通过监控视频来观察斑鸠.一边观鸟,一边获得新知识.解开谜团. 3月7日.正月二十四.阴,2℃-9℃ ...

  • 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夏天是最美丽的季节,还是观鸟圣地

    甘南碌曲县尕海镇的尕海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每年的6-9月,湖畔千姿百态的各色野花绚烂开放,是尕海最美丽的时候,也是观鸟圣地.甘南尕海湖并不有名,和若尔盖的花湖相比 ...

  • 【鸟人说鸟事】 世界上观鸟第一人(全文400字)

    [鸟人说鸟事] 世界上观鸟第一人 --读书笔记 户外活动 一个英国牧师,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闲得无事,看鸟,又把看鸟情况写信告诉了两位伦敦科学家.再以后,他的这些通信被整理出书. 他被称为:世界上观鸟的 ...

  •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一棵刀豆!

    我家阳台巴掌大的地方种了一棵刀豆. 刀豆的种子是幼儿园班上一小朋友的家长喜欢喝茶,茶叶赠送的.收集的多了,就带到班上,给每个小朋友派了一颗,回家种下,观察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真的像小品里演的,挖个坑, ...

  • 70多岁的老妈只体验一次就迷上了观鸟

    预定早上7点开始观鸟,我们6点40分就到了湿地公园大门口.结果发现那儿已经是人头攒动,原来还有别家在组织活动.白浪河湿地公园真是个好地方,大家都喜欢来这儿. 老妈是继我们之后来得最早的新鸟友,上一周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