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原来涉县老城曾经有这么多牌坊!

探说县城古牌坊
县城古牌坊,山雨以“名称”为主要着眼点儿,尝试探究,姑妄说之。
一、棂星门(坊)。
在文庙(即孔庙,原县政府后院,今龙庭花园小区一带)中轴线上。
为文庙(孔庙)正门,四根通天柱,三门,木结构牌楼式建筑。
释:
棂星,本称“灵星”,祭天前应先祭灵星(祈谷)。
北宋中期始用于文庙,以示尊孔如天。
后见门形如棂(窗棂),后遂改称“棂(櫺)星门”。
二、腾蛟坊。
在正街(文庙附近,靠南一点)。
为科举旌表坊。
木质。
“腾蛟”语典,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三、廷尉坊。
在正街(今新华书店之南,文庙附近或其南)。
“廷尉”,古代官职名。
列为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四、绣衣坊。
功德纪念性建筑。
应在正街李家祠堂附近。
1998年版《涉县志·肃衣坊》载:
肃(肅)衣坊,明隆庆(1567—1572)皇表御史李栋父子敕建,俗称“双御史坊”;雕工最为精湛,青石抛光,四柱三门,术脚各有狮子背对,柱两面刻楹联,坊上透雕鸟兽图案;毁于1968年。
山雨疑为“绣(繡)衣坊”之误读误认。
“绣衣”,是监察御史的别称。
汉武帝时期,有“绣衣御史”,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和督察,发现违法行为可代天子执法行事。
监察御史的正式设立,始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形狱、整肃朝议等事务。
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职责是弹劾和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冠以某某道地名。
五、黄门坊。
康熙五十三年(1714)《涉县志·城池图》显示,黄门坊骑跨牌坊路,东西通,在大街与牌坊路交叉点左侧即韩王山一侧。
又有人行文,光绪年间(1871—1908)在恩荣坊旧址重建黄门坊,为石坊。
文革时拉倒的“石牌坊”,即为此坊。
传涚,额刻“黄门场”。
又传说,有坊联。
山雨估计,左刻“黄门司谏”,右刻“青琐纳言”。
司谏、纳言,官名,掌道德教导,发现民间堪仼国事的人才,并考核乡里治绩。又,掌讽谕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诤,小事论奏。又,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过。
六、御史坊。
《涉县城隍庙·老城旧貌》图载:在西街今建设银行和原防疫站附近。
有人行文:此处有李家节妇庙。山雨疑为李家贞节牌坊。
康熙五十三年(1714)《涉县志·城池图》:在今牌坊路与龙山大街(西街)交叉口大街西侧,应在城墙根了,与柱史坊并存侧向并立(?)。
更有人说,在大街。
李御史后人说,1958年,他在县城念书时,御史牌坊,南北通,石坊。
如果他老人家没说错的话,大街的“御史坊”应是石头牌坊,南北通。
可是,又有人行文,说御史牌坊是木牌坊,日本人烧毁了(1958年不应该见到)。
七、柱史坊。
在牌坊路北侧西街口。
“柱史”,为古代官职名,御史的别称,因常侍立于宫殿柱下故名柱史。
康熙五十三年(1714) 《涉县志·城池图》显示,在牌坊路西街口。
不是大街!
八、恩荣坊。
在城隍庙西的街口。
明正德十二年(1521)或其前,为“井店举人”王科立。
木质。
三门七楼。
前后共八根戗杆。额枋顶部有云龙竖匾一方,上书“圣旨”二字。
康熙五十三年(1714) 《涉县志·城池图》上已有“黄门坊”,已经没有了“恩荣”坊;“光绪年间(1871—1908)在恩荣坊旧址重建黄门坊,为石坊”的说法,值得怀疑。
九、灵应伯坊。
全称“赖封灵应伯坊”。
在城隍庙门前。
明万历二年(1574)立。
云龙竖匾,六字醒目。
垂拱飞檐,彩脊碧瓦。
“新增石龙一对。”
“原先庙门前的石狮子移到了牌楼边门两柱前方。”
“与东西(宾兴、恩荣)二坊成猗角之势,如众星拱月般环立于庙前,气势雄伟。”
文革期间,城隍庙门前有石龙,没有牌楼。
城里,只有一座“石牌坊”!
这是城边七十多岁的人的记忆。
十、宾兴坊。
在城隍庙东。
骑跨牌坊路,东西通。
明宣德十年(1435),为举人申遂(燧)立。
形式和规制,与恩荣坊相当。
十一、牧民(爱?)坊。
在衙门口(今一招位置)左侧。
应东西通。与贞肃坊对立。
“牧爱”,像牧羊一样,牧养百姓,爱护子民。形容为官者清正廉明,爱护百姓。
这是封建官吏“牧民”思想的反映,重在“养”和“爱”,以父母家长式的“官爱”进行地方治理,即为“父母官”。
十二、贞肃坊。
在牌坊路东段(康熙五十三年(1714) 《涉县志·城池图》)。
骑跨牌坊路,东西通(康熙五十三年(1714) 《涉县志·城池图》)。
另说,在衙门口(今一招位置)右侧。应是东西通。
为蓝田(知县,本籍?)举人(恩科)廖廷建。
“贞肃”,端方威重。一本作“忠肃”。
语出唐·权德舆《唐故通议大夫李公神道碑铭》序:“材器硕茂,洁廉贞肃,遵修训则,復大其门。”
十三、节用坊。
与“爱民坊”在衙门口过照屏后对立,一东一西,南北跨,东西通。
意为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语典出自孔子《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书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十四、爱民坊。
(参见“节用坊”)
另有“登科坊”、“文光坊”、“承劳坊”等,山雨没有坊址线索,本文不再叙说。
小结:
发现,“廷尉”、“绣衣”、“黄门”、“御史”、“柱史”、“恩荣”(王科,工科给事中,也是监察机构)六坊,从字面看,均有“监察御史”坊的性质;山雨怀疑,是不是,不同时期,不同资料,牌坊称谓和坊主皆有所更动?
亦未可知。
山雨  辛丑杏月初十 于古沙阳
注:主要参考资料
1. “一介农夫”《涉县城隍庙与老戏楼》。
2. “一介草夫”《涉县水城的由来》。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