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想起“食指”想起“诗”
相关推荐
-
食指:最具时代印迹的灵魂诗人!
食指(1948年-),本名郭路生,著名诗人,出生于山东朝城,被誉为"朦胧诗鼻祖". 食指的诗歌以精美的艺术形式,准确反映出一代青年的向往.失落和彷徨,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浓厚的英雄主 ...
-
李艳红诗三首
夜里的低诉 Miss.默 是谁, 在寒夜用玉指撩拨琴弦 发线那么真 又那么凌乱 我看见她明媚的双眸里淌着 缠绵 一曲离歌 诉说了相思的往事 只是为了遇见良人 牵扯了半生的愁思 低音糜烂了四季 空谷知晓 ...
-
【推荐诗人】王双力(缘容)|物尽其华(组诗)
诗人简介 王双力(缘容):一九五三年生於北京.满族血统.大学学历.中级职称.纯北京爷们.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戊边.在山西临汾做过教书匠.长期从事中国服装研究领域的管理,设计和策划工作.喜欢文学艺 ...
-
晏非旧诗第5首:《食指、芒克还有》
<食指.芒克还有> 诗/晏非 食指.芒克还有多多 像三位老父亲,但不闷. 他们乘火车.坐飞机来, 不是为了谁 ,也不是为了 诗.主要是出来转转. 食指带着自己的老伴. 芒克带着自己的孙子,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九)后记
后记 到今天为止,一共八章的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就算写完了.名字叫做<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其实不仅仅写了母亲纺线,而且写了纺线织布的整个过程.纺线只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八)上机织布
(八)上机织布 制纬线(乾县人称"纬"作yu,四声,也有人叫做透小筒):是用拐子拐过后不需要洗的格子线.透小筒和透大筒大同小异,都要用棉车和线轮的,不过是在纺线的小钢锭上套着小竹筒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七)织布机
(七)织布机 俗话说"男耕女织",织布是旧时妇女的必学必会技艺之一,是普通妇女的生活内容之一.家家户户客堂里放上一辆布机,一有空闲女人就会串梭织起来.旧时的女人辛苦的原因也在于此,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六)作综闯杼掏综
(六)作综闯杼掏综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这一部分内容作者虽然知道有这样一个工艺流程,但是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只能借用许劲文老师文章<母亲纺织土布纪实--乾州人事钩沉之二十一>的说法.作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五)卷布
卷布:这里的卷布不是把织好的布卷起来的意思,而是指把经好的布(织布的经线)卷起来以利于架在织布机上面.卷布的用具有卷布架.圣子和刷布刷子以及衬布用的引子.卷布圣子是一个不到一米长小臂粗细的的四棱木头,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四)透筒子经布
透筒:是织布前的首要工序,就是将拐好浆好的经线缠绕在一个苇子筒筒上,缠绕成"尜"状.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线轮(乾县读音为lei),线轮是一个小于纺车网轮的用具,也有地方叫做"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三)拐线浆线染线
(三)拐线浆线染线 拐线:就是用拐线拐子将线穗穗中抽出的线拐缠到拐线拐子上,缠成圈状.拐线的过程也是择出线上杂质的过程.线拐子,是拐线的专用工具,虽是专用的,但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用尺把来长的两根竹棍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一)轧花弹花
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一:轧花弹花 乾州蕞娃 在写完<农家的千层底布鞋,满是母亲的记忆>一文之后,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还有很多的关于母亲的记忆没有交代清楚,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