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思考--索取者和付出者
索取者和付出者
在一次公益领导人的培训中,培训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词“索取者、付出者”,并请大家分别站到两边:如果认同自己是一个索取者,请站到这个词边;如果认为自己是付出者,就站到“付出者”那边。结果,所有人都站在“付出者”这一边。因为,参加培训的人是来自国内各公益领域的领导人,在社会上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付出者。
我最初参与公益是被动的,那是上世纪末,只把自己当成学雷锋的人。当我了解到许多残疾朋友真实的生存状况,发现多数残疾朋友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艰难,自以为比他们的能力强、收入高,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有缘人一点点帮助,出一点钱,出一点力,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收获了许多的赞美,心安理得,也觉得自己是付出者。
培训师开始讲案例:某人家中有多出来的旧衣物不想要了,强行送给她认为的穷人,逼着人家拿回去,又四处宣扬自己多么慷慨,而收到衣物的穷人完全用不上这些旧衣物,这堆东西变成废物,还是心头的压力,承担了受助者的道德压迫。他们谁是付出者?谁是索取者?
接受培训的人第一时间沉默了。
接着开始争论,观点无非两种:一种认为捐衣人是付出者,执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捐衣人毕竟捐出了物质;另一种认为捐衣人是索取者,因为她索取了善名。
培训师继续讲案例:有许多志愿者在重阳节这天跑到养老院去给老人洗脚,变成老人们的负担,甚至有一个老人一天被迫洗了8次脚。这些志愿者是付出者吗?
大家七嘴八舌起来,总体认为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没有从老人的需求出发,而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所以不是真正的付出者。
培训师又讲了陈光标的案例,他拿着钱直接到灾区去高调洒钱,做各种宣传,甚至有许多表演,是付出者吗?
付出财物的人就是付出者吗?收到财物的人就一定是索取者吗?
如何定义付出者和索取者?
公益领袖们沉默了,陷入思索。
培训师说:付出者和索取者的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付出者是给出的人,索取者是得到的人。
培训师总结说:
“付出者,是满足他人需求的人;索取者,是满足自己需求的人。表面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实质的意义。”
所以,根本的问题是:这件事是在满足谁的需求?
比如那个捐衣人,如果只是为了把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扔掉,并且不顾别人是否需要,那就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本质上是索取者而不是付出者;那些去养老院给老人洗脚的人,是为了完成自己志愿者的任务,而不是老人需要他此刻去洗脚,所以,这样的行为也是索取者的行为。真正的付出者,是从他人的需要出发,给予他人所需要的帮助。
这个提法令我们恍然大悟。
培训师接着说:现在,大家重新站队,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付出者,请站在“付出者”这边;认为自己是索取者的,请站在另一边。
许多人开始重新站队,索取者这边几乎站满了人,付出者那面只站了少数几个。
我非常犹豫,不知道该站在哪边,因为,此前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此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许多自以为是付出者的人其实是索取者。比如一些父母,从生孩子到养孩子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给孩子许多压迫,却口口声声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还有那些养宠物的人,他们需要的时候把宠物当成宝贝,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不顾,完全不负责任,是彻头彻尾的索取者;有些公益项目的设计,也是从设计者的需要出发,没有考虑受助人的需要,花了许多钱,受助人变成了“配合”活动的人,还要牺牲掉人格和自尊,需要在镜头前口口声声表达感谢,令人难堪。在这样的项目中,谁是真正的付出者?那些付出了人格尊严的人,算不算付出者?
我由此想到了许多人和事,在一切的关系中,都可以应用这个定义:付出者是满足他人需求的人,而索取者是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此后,我每做一件事,都会扪心自问:这是谁的需求?
那些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压迫到活不下去的父母和师长们,那些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把弱势人群逼到丧失尊严的“好心人”,那些为了安全感拼命控制儿女的父母,那些在关系中以“我为你好”而压迫他人的人,真的不是付出者,而是索取者。
而我确定,一切付出者都是从平等尊重出发,去满足他人真正的需求。
事实上,生而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既是索取者又是付出者,区别在于,多数时候我们是付出者还是索取者?
愿世上多一些付出者,这个世界才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