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同学家的日子
在北京呆了6天,一直都住在同学公丕平的家里,他们一家人都非常好,对我非常照顾。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去他们家玩过,他的父母都很热情,这次在他们家,他的妈妈对我特别照顾,看到我刷牙没牙膏了,让我用她家的新牙膏,还给我拿了个新牙刷,早晨饭没做好,给我拿了两个鸡蛋,让我扒开趁热吃,一些微小的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刚到他们家的时候,他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很惊讶,她说: 张钰,你真厉害,去了这么多地方,增长了见识,真好。
这是从一个农村女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所以我有点吃惊。
公丕平的妈妈50多岁了,这个年纪的人思想相对比较保守,更何况又是农村人,他们看到我,不骂我就不错了,更别说会夸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如此的转变。

在和公丕平聊天的时候,我问他: 你以后想回老家那边发展吗?他说不会,他说假如回去,也很难适应家乡的生活,不是物质上,而是思想上。
来北京的这十多年里,他说他的很多想法都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他现在并不是想着多赚多少钱,钱赚多少都不嫌多,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够花就行。
他说就拿孩子的教育来说,老家的人每天都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孩子找好学校,从小就开始补课,报各种兴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说他对自己的孩子不会这样,他说只要女儿开心快乐,像个正常的孩子健康成长,别看起来傻乎乎的,就够了,至于学习好不好,她喜欢学就学,不喜欢也没关系,只要她开心就好。
对于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很难得,我想年青一代,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必须上清华北大,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内心的想法,更多的去关心他们成长过程中,到底快不快乐。

公丕平说,环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他妈妈来北京四年了,刚来的时候出门都能走丢,看见车都害怕,更别说坐公交、地铁,去了超市什么都不舍得买,因为在农村都是自己种菜,吃什么都不用花钱,到了北京什么都贵,一下子适应不了,有什么好吃的也舍不得吃,留着给他们吃,公丕平对她说,这也不舍的吃,那也不舍的吃,最后水果放坏了,吃食物中毒了,给你去治病的钱,不知道能买多少水果。
他妈妈的思想慢慢改变了,现在出门哪都能去了,也舍得花钱了,这真的非常不容易,他妈妈没有上过学,字都不认识,思想能有这样的转变,真的很令人敬佩,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对我做出那样的评价。
公丕平的老婆,是他的高中同学,我们当时就认识,经常在一起玩,他们很有缘分,最后走到了一起,他老婆人非常好,也很漂亮,他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好,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他的女儿非常的快乐,还很懂事,每次吃完饭,都去收拾桌子,那天公丕平在网上买了一些毛蛋,他女儿帮着扒鸡蛋皮,扒着扒着,突然说了一句: 我草,怎么这么难扒,被她妈妈听见了,过来教育了她半个小时,她就在那默默的听着,非常可爱,我都忍不住笑了。


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长春了,这也是我离开家乡时间最长的一次,心里也说不出来什么感觉。
玻璃的两面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你在这边,我在另一边
我无法击碎玻璃
你也找不到另外的出路
你的眼眶里是逆流的悲伤
我也早已热泪盈眶
抬头,天空是晴朗的五月
新浪微博: 牧羊少年环游世界
如果你也热爱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