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奇石收藏:正在向专业化、知识化、产业化迈进!

集宝街(黄蜡石)公众号

几十年前,玩石头的人并不多,偶有一些来郊外散步、锻炼、游玩的人,会在登山、嬉水时捡一些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石头回去,置于花盆中、鱼缸里,或是将石头底部切平,放在案几上玩赏。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捡到一个石头看不懂也无处咨询,尽管奇石漫山遍野皆是,但是因为大家都不懂,也没人去疯抢,更没有以捡石为生的石农,以卖石为生的石商,以藏石为主的藏家。

尽管赏石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经过百余年的战火纷飞、经过几十年的饥寒交迫似乎断代了一般。当生活富裕以后的人们,在闲暇之余,发现山坡河滩美石时,赏石知识一片空白的他们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发现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一样好奇、激动和兴奋。

然而在30年改革开发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物质生活富裕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于是古时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所崇尚的琴、棋、书、画、诗、石、茶开始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字画、瓷器、古玩、玉雕、奇石走进了大型拍卖行,奇石在新的时期,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随着玩石队伍的扩大,玩石人的水平在稳步向前,整体提高!

奇石收藏,向专业化迈进!

2007年9月20日,《观赏石鉴评标准》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正式实施,在本标准中对观赏石的范围、观赏分类、鉴评要素、鉴评标准、等级分类、鉴评原则等做了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观赏石鉴评活动。在这之后全国各地的石展会、奇石大赛都以该标准为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奇石鉴评活动,所以在标准实施以后的十年里,赏石文化得到蓬勃发展,各地赏石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59号文件形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赏石艺术”作为传统美术类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在我国赏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对赏石文化的研究、传承、保护、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奇石收藏,向知识化迈进!

以前很多人玩石头,注重奇石的造型美,颜色艳,注重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忽略了石头的品质是否优良。

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石种惊现于世,大家在奇石玩赏中相互交流,互联网提供了大量赏石信息和相关知识,普通奇石玩家也开始深入地研究奇石的内部结构、化学成分、透光性、玉化度、共生材质,从形成奇石形、色、质、纹、润各方面的成因上,知识化地研究石头的奇特魅力。

对奇石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成为玩石之人共同的愿望,通过玩赏奇石,大家对各科知识都有了综合的了解和学习,玩石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奇石收藏,向产业化迈进!

随着赏石文化的推进,奇石文化深入民心的同时,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都公布了禁止乱采乱挖的地方石种保护政策,在开展有序开采的同时,以奇石为主题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了当地旅游业、运输业、奇石销售、包装、雕刻、饰品制作等行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国民素质、传承了赏石文化、合理利用了天然资源。

目前全国大型的奇石集散地南有广西柳州,北有内蒙古阿拉善,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西大化石和阿拉善戈壁玛瑙的奇特的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背起行囊,到奇石的产地走一走、看一看。

图片来源于李春的摄影博客

奇石收藏,一个悄然兴起的行业,正在朝专业化、知识化、产业化迈进,愿它能经久不衰,越来越兴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