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这个季节,温润的气候

梁东方

温润是这个季节太仓气候的主调,不论早晚,这样的丝丝入扣的滋润无孔不入,在任何一个角度和任何一个位置上全方位地包容着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万事万物。

这种细致的温润正是一次次让你在早晨起来,在夜晚蔷薇花边走过的时候由衷地为本地气候叫好的原因。甚至这样的气候特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在北方总会遇到的那种脾气特点,不再气急败坏,不再歇斯底里;这样的气候一下就让你理解了那些坐在新绿的高大香樟树下的长椅上的老人们的状态:除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之外,夫复何求!

难怪很少见到为本地气候叫好的文字,只因为大家都投身到了这样气候享受本身,谁还顾得上去说什么这里的好呢。恰恰是那种对外地的气候非常敏感的人所喋喋不休的好,证明了他们所从来之的地方,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的不好而已。在真正的好里,人们无暇评论好坏,沉浸就够了。不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大致都是这样。

夜色里赏花。

安静的便道边,微凉的空气里,铁篱笆墙下的月季花、墙上的蔷薇花渐次开放。时间已经将植被花朵和建筑糅合在一起,互相之间的天衣无缝之状好像从来都是一种互生关系,相得益彰。

至少在科教新城这一片区域里,街道的格式大抵如此,建筑和道路之间是依次隔离着的,空地、树木灌木、篱笆、树木灌木、便道、树木灌木、慢车道、树木灌木,这样一层层的互相镶嵌使人可以走在路上便赏着花,便沐浴在浓郁的树荫之中。这种现代城市标准道路设计,在别的地方往往因为所谓寸土寸金而被偷工减料,不能完全实施。本地则至少在这一段比较标准地付诸了实施,加上湿润的气候,美好的季节,使其效果臻于原初设计的极致。以至于常常使人感慨,即便不去什么景区,只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一走,也已经是赏心悦目的妙事。

夜幕中花朵的颜色依旧,尽管在镜头里会因为夜光的变化而呈现与阳光里不一样的色彩,但是真实的花朵却已经可以经受夜晚的孤独和寒凉。当然,是只有那些可以经受夜晚的孤独和寒凉的花朵,才会在这个时候开放;物竞天择的理论被倒过来说的时候就有了赋万物以神意的主观色彩,因为花朵的美好,我们自动选择这样带有神意的话语格式。这是人对万物的赞美。

夜色中的花朵,不仅是颜色看起来与白天阳光下有异,连气质上也有一种美人入眠、孩子酣睡似的特别安详。它们在白天被频繁观赏和言说的热闹过后,现在正沉浸在生命最自然的休息与修复过程中,这时候它们一点也不做作,一点也不矫情,它们就是它们,它们就是被派到人间来昭示人美与希望的天使。

将花直接点缀在生活现场,而不仅仅是在公园,这在当下寸土寸金,任何一块土地都会被当做房地产的庞大利润来看待的情况下,很不易。路边是花,甚至有几栋陈旧的建筑,房前屋后也是花,是大面积的花海。花海自然是市政的绿化,是没有围墙的花园建设,不过已经和那些老建筑周围自然生长的苦楝树与马兰花连成了一片。高高的苦楝树正开着满树的紫花,去年干黄的小小果实还没有落净,今年小小的绿色叶片还没有长大,甜蜜的紫色小花已经缀满了枝头。苦楝的小花和月季的大花、和蔷薇的大小适中的花比起来是不怎么出彩的,但是因为颜色,因为高高在上的空间位置,也因为并非园林审美的刻意为之而一下就可以成为视觉中心。

人们还是愿意看到花朵自然地开放在日常生活现场,而不是被归置到排除了日常生活场景的公园绿地。在气候温润春天漫长的地方,不管是公园绿地还是房前屋后,花朵盛开的条件都是最充分的。这是本地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追寻起来就会不无惊讶地发现:诸多好的呼吸、好的心情、好的生活状态,其根底竟然就是好的水土和气候。

炒蚕豆真是蚕豆味儿。

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这种蚕豆味儿以前都是在吃炸蚕豆、铁蚕豆时才体验过的;一说蚕豆牙齿先就有了一种要面临考验的紧张,有一种为了美味而蹈险的义无反顾。这样不需要牙齿格外费力的鲜蚕豆的饮食经验,极少。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蚕豆是北方较少食用的一种豆类,尤其是鲜蚕豆。

人类食用豆角的传统非常悠久,有的豆角是连皮一起食用,比如芸豆、豇豆,有的豆角既可以连皮吃也可以单独食豆,有的豆角则是只能食用其中的豆,比如蚕豆。蚕豆的外皮肥大宽厚,虽然豆子也大,但是与外皮比起来还是显得小了很多。

这个季节,南郊菜市场墙外的本地蔬菜菜农售卖区,几乎每个人面前摆放着的集中自产的蔬菜里,都会有大大的蚕豆豆角。十块钱五斤左右是普遍的价格。在这里买上一大兜子鲜蚕豆,回家剥了,也就是一盘而已。这一盘蚕豆先用热水焯了,焯了热水以后的蚕豆的绿色变得更其鲜嫩,完全没有必要再行切细,直接炒肉末就是最好的搭配。

至于为什么不炒肉片而要炒肉末,也就是将原来准备包饺子用的肉馅儿和蚕豆炒在一起,则完全没有理论依据,完全是在一种本能的指引下意识到这样才好吃而已。

果然吃下去的每一口,蚕豆细腻糯软的豆质与肉馅儿散开的咸香都融合得恰到好处。蚕豆之为蚕豆的独特味道,以这样鲜嫩的格式被记忆重新归置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崭新地位上,在个人的饮食记忆中成为与地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恒。

于是,到郊野中去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菜地里的蚕豆。它们被种植的比率是很高的,矮矮的宽叶草丛式的秧棵中,叶肩互生的大豆角逐渐长大也就逐渐下垂,像是怀抱里的大头孩子。不冷不热多雨多水,是它们最喜欢的生长条件。盛产蚕豆的基础,依然是这时节本地无处不在的温润。

(0)

相关推荐

  • 6种花墙必选藤本月季品种

    原创生活铺2020-08-18 10:01:31 藤本月季品种繁多,花色多样,备受广大花友的喜爱.下面介绍6种藤本月季,花墙养成必选品种,四季开花不停歇,让你爱不释手! 大游行 大游行,生长速度快,地 ...

  • 院子种下3种“开不败”的花卉,带来美好的生活气息,压力变动力

    我们种下的不仅是一株花.一棵草,还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我从小喜欢赏花,喜欢种花,可能源于父母对于生活的态度.记得小时候的经济比较困难,但是母亲依然会在家里种上一些花花草草.虽然谈不上什么名贵品种, ...

  • 【名城】依江、负山、通水……长三角这座城市因温润的气候得名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的"鱼米之乡". 据<浙江通志> ...

  • 太仓笔记:江南的春天已近尾声,舒适依然

    梁东方 从拥挤燠热的车厢里走出来,不仅有一种终于下车了的解放感,而且还因为外面的空气温润香甜而来的额外的兴奋.站台上还带着春天意思的黄绿色的香樟树(因为春天漫长,春天的颜色可以保持更久),就是这样的兴 ...

  • 太仓笔记:河边的一片树丛

    梁东方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江南的水乡格式是这一方水土上的典型形象,其在本地人看来也许熟视无睹的模样里有从北方的角度看到的异样中的兴致高昂.端详每一种植被,细 ...

  • 太仓笔记:立夏时节的夜晚骑车穿行乡间

    梁东方 骑车穿行城厢镇与上海相邻的农业保护区.这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中人居环境最好的乡间,其环境指数实际上远高于包括龙头老大上海在内的所有城市. 离开建筑高耸的城市,乡间从城市边缘骤然开始. 其间 ...

  • 太仓笔记:南郊村的早市

    梁东方 马路上有高高的围挡,看不见已经拆除了大半的南郊村.几个月后再来,绕过围挡,从村口上那一家没有围墙的院子边经过,看着草地上密集地开着的白色小花和白色小花后面稀疏的建筑之间的窄窄胡同,总感觉少了点 ...

  • 太仓笔记:我在有风的黄昏里的漫步

    梁东方 风吹麦浪的黄昏 高天上的流云突然失去了阳光的色泽 阴凉的云更适合这样眼目的怡悦 更适合我远远的徒步 徒步走在上海和江苏的边界上 因为行政界限而被保留为农业用地的广袤里 正有习习的风 吹来大地上 ...

  • 太仓笔记:蚕豆季

    梁东方 江南物产的丰富性,有一种体现就是随着季节上市的农副产品种类很多.很密集:这种本质上是农业社会天人合一,大地为人类的耕作所用的同时也依然保持着自己自然生态下的物产特征的现象,其共同特点就是只有这 ...

  • 太仓笔记:电站村外的麦地景观

    梁东方 印象中江南只吃大米,实际上现在多有一季麦子一季稻子的轮作,这使我这样的外人很惊讶.从发现江南也有麦地那一刻开始,我就对江南的麦地和北方的麦地的区别饶有兴致,就一直想长时间长距离地在江南的麦地里 ...

  • 太仓笔记:金仓湖外的麦田和树林

    梁东方 以前慕名而至,在金仓湖景区里游览的时候,经常会站在只有河没有围墙的边缘上,瞭望景区外的田野道路和大地景观:在平畴沃野河湖遍布的江南大地上,阡陌纵横之间的道路上车辆无声地滑过,沿着林荫路可以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