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石命名初探

织金洞石命名初探

《织金洞石命名初探》 爱在雅鲁藏布

昔日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题记 (一)中国观赏石协会石种命名规则 赏石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石种的科学命名必须在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同时,把奇石形成的具体相关要素和形态都一一提取出来,定名要尽量兼顾周全,一方面每一个特定石种名称,都应该用尽量简短明了的文字来说明这个石种最重要的特性,不可长文冗繁。另一方面,石种的取名又要在中国观赏石领域的统一原则体系内体现其准确的地域性、艺术性、美学性。其实,关于石种命名一说,虽然众说纷纭,历来各界赏石专家观点也非止一端,但实际上石种命名方法在中国观赏石届早已经有法可依。在2014年,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研究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就新发现观赏石命名的原则进行了专业探讨,提出并研究通过了观赏石命名的五项原则,一是“沿袭历史原则”,顾名思义,即凡各地产出的观赏石老石种名称不变,原则以《素园石谱》中的命名为准,如今后在其他地方也发现有类似老石种的新石种,则在新石种前加产地名称,如太湖石原是以产地名称江苏太湖石命名的,新发现的太湖石种则以“新的产地名+太湖石”命名,如“黔太湖石”;二是“产出地域名称+石种”的命名原则,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容易使用,石种命名较为准确且石届认可程度也最高的一种方法,即以“石种产出的县域名称+石种”为原则,如遇分布面积超出某县域的石种,可以“市域名称+石种”命名;三是“约定俗成原则”,对于一些新发现石种的名称,经年久月已被石界认同的不必改变,如夜郎古铜石、普定红梅石等;四是“严格区分石类和石种”的原则,不要混淆石类和石种的不同概念,在《观赏石鉴评标准》中将观赏石类明确划分为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和特种石五个大类,在观赏石种命名时候,不能以石类名称代替石种名称。例如水洞石、水滴石、风化石、水冲石等不可用于某石种取名,这里应当定为石类,不属于石种名;五是“矿物晶体和化石的命名要符合国际标准”的原则,一律采用《地球科学大辞典》中的标准命名,不可再冠以新名称。总而言之,在统一的赏石理论框架下,观赏石命名要准确、民主、恰当、科学、公认,避免随意。 (二)“贵州精摩尔”释疑 根据观赏石种特性的多样性,造成现实中石种命名也常常表现出多样性,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探红学一般,易家见浅、道家见淫、理家为逆、哲家看乱,每个赏石者的所处立场不同感受就各异。鉴于此,笔者就织金县阴河溶洞中新石种命名为《贵州精摩尔》称谓,本着求知、学术探讨和负责的态度试述一二。“贵州精摩尔”一名,首冠以贵州二字,结合中国观赏石命名原则来看,一方面此洞石产地仅仅在织金县范围三甲经开区、三塘镇及周边范围内大量产出,个中尤以皮色造型见长者仅仅以织金一家独树一帜,再者周边县域经考察发现,小范围存在一定量类似织金阴河洞中石头,但是量少且特点多数与织金洞石不一致,根据命名原则,此石冠以贵州二字势必造成范围过于宽泛,产地定位不准确情况,造成外地石友们对准确产地模糊不知,捉摸不透,长此以往,以至于对此石种的认知的准确性及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宣传起来更是费劲,以致名不符实。另一方面,“摩尔”一词的应用甚为不妥,摩尔石一名早有定论,指产于广西红水河中水石,又名磨刀石,“摩尔石”概念来源于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后泛指具有点线面构成的三维立体极简、抽象,超现实主义之美。在织金洞石的命名中,照搬照套使用“摩尔”一词,一来该洞石特点并非“摩尔”二字能够全面总结概括,部分织金洞石虽然具备摩尔石点线三维构图极简、抽象美学的部分特点,但是根据大量出水作品来看,依然主要具备传统赏石瘦、皱、漏、透之美同时,还兼具当代赏石中提出的形、质、色、纹的部分特点,所以冒然用“摩尔”形象定义织金洞石只得冰山一角,是极其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如同孩童识图,盲人摸象,实不可取。“摩尔”一词早年被用于广西摩尔石定义,可谓已经有迹可循,再主动跟上去借用“摩尔”一词,毫无新意不说,还有僭越之嫌、侵权之意、跟风毒瘤,让人贻笑大方。正如诗经所言,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在河之涘。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在河之漘。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入赘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事实就是广西石友在各种拍卖会上依然称之为织金石,并不认可“贵州精摩尔”这个“干儿子”。三者所谓“精”者,取精致、精巧、完美,最好之意,“精摩尔”为何物?顾名思义,乃精巧、精美、精致的摩尔石。于精相对者,为粗糙。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既是精者又何须自诩,何须赘言。天下奇石,鲜有自诩“精”者,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上中原的解嘲恐怕是要彻底颠覆。顽竹尚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而我织金洞石偏偏以身犯险,夜郎自大的板子岂不实实在在打在身上,既为学者,切以为不妄自尊大也不宜妄自菲薄,“精摩尔”之“精”实属出师无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三)取名意见建议 关于织金阴河洞石命名建议:根据市场及石友交流反馈来看,笔者在征求部分专家及织金本地大部分石友意见基础上,简要发表一些看法和建议,一是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研究通过的观赏石命名原则之一,以“县级地域+石种”来命名此石,即“织金—X石”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关于“县级地域+石种”中石种二字的定义,前面笔者谈到了在赏石领域大框架下的命名原则,结合因石而异,突显特色,但是要力求准确、恰当、科学、公认,之前笔者开展的调研工作中,关于织金该石种的取名,有石友合理提出“织金石”、“织金水滴石”、“织金—洞石(为避免和织金洞混淆)”、“织金水洞石”、“织金摩尔石”、“织金阴河石”、“织金洞石”等等名称,这些取名不乏合理之处,但却又有待细察,在此,笔者对石类和石种简要作一个总结性解释,根据笔者对文献查阅,河南刘翔、内蒙李海负及西安王绍臣在中国观赏石论坛于2003年和2005年曾经对观赏石石种的分类及命名做了认真有益的探讨,刘翔提出:“风化石”、“水冲石”以及“山石”、“河石”不适宜作石种之名,因为所有地质石经风化的都为“风化石”,哪条河流冲刷形成的石,也都可以称为水冲石,这样的词所指的石并不固定,概念太大,只能归为“类”,如“风化石类”、“水冲石类”、“水滴石类”、“水洞石类”。它是广义上表示某种石头形态分类,而不是狭意上的某个石种。就如同,织金水滴石中包含了钟乳石概念一样,织金水洞石亦不能把该石经历水旱季节性冲刷氧化情形表露出来,观赏石种类名称所反映的石种特征应该是固定的、明确的、准确的。观赏石的大类名称与具体石种名称应该有概念上的区分。这个理论和中国观赏石对石种五大类分类思想不谋而合,相互佐证。再者,鉴于该石以造型产地、形态、颜色、图纹、质地、产状等等因素均不能一以概之,建议当以此石产地具体形态来命名为恰当,即“洞石,产于洞中之石”,冠以地域名称,称为“织金洞石”,既切合了地域的准确概念,有利于宣传石头本身,也有利于打造织金地方名片,洞石二字也能相对准确概括此石产状特征。当然,笔者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织金洞石”以产地或产状命名为具体名称依然不能说明石种具体外貌特征,这也依然是一个不足。“织金洞石”也好、“织金摩尔石”也好,终归是为此石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笔者相信,只要敢于拒绝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织金洞石”于当前织金石界,于之未来一定是科学的、民主的、美好的、可行的,相关的理论探索在上级石协的关心支持下将会走上正轨!

(0)

相关推荐